“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是错误的吗为什么会有人信以为真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曾一度成为少数人指责那些生活仍很艰难的人们的一种借口,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借口,现代的人们似乎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冷漠,说得好听的,这是防范意识强;说得不客气点,这是典型的心理扭曲,缺乏包容的博爱之心 。
或许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确曾经遇到过这样或那样“可怜”的人,他们或许用过这样或那样不正常的手段欺骗过人们的善良,博取过人们的痛情 。然而,那毕竟只是少数,我们并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良举措,而以点概全,拒绝对那些生活仍很艰难,仍需要社会帮助的人们求助,其实这些人们不仅很坚强,而且心里非常善良,或许你我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他们渡过一个个难关,或许我们一时还无法分辨出这其中谁需要帮助,谁又是在欺骗人们的善良,可对于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来说,人们是不计较自己救助对象出于何种目的而渴求救助,只知道在社会中仍有人需要帮助,这就好比慈祥的母亲从不厌烦自己的儿女那样,无论他们成才也好,没出息也罢,作为母亲总是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着自己的儿女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错!而且,年龄越大,越觉得老话说的对 。
比如,一个80岁老人被不孝儿子赶出家门,流落街头 。你会说老人很可怜,他没有什么错啊,错在他儿子,错在那个不孝子 。可是,还有句老话,“养不教,父之过”,这个可怜的父亲,你是如何把儿子养成了不孝子的?难道你没有可恨之处吗?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要尊老爱老,为什么你的儿子就没有学会?也许这个老人从小溺爱孩子,根本就没有教他,也许这个老人,你年轻时也不赡养你的父母,“言传身教”给了你的儿子 。如果真是这样,这老人没有可恨之处吗?
再比如,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提到的一个可怜女人,母亲早逝,父亲偏向继母,女儿不到一岁时也没了,离了婚,好不容易再婚后没多久,丈夫又和前妻勾搭上了,的确可怜 。可是,你看看她的可恨之处有多少呢?拼命向父亲、前夫要钱,供自己享乐;孩子病逝,到处说是被父亲和前夫合伙谋杀的;离婚后还是大手大脚,不工作赚钱,而是寄希望找有钱的男友;没钱了,向朋友借,却从来不还,借到的钱,花在高标准的吃喝玩乐上 。你说,她再婚之后的丈夫,能够容忍吗?这可怜的女人可恨之处有多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是错误的吗为什么会有人信以为真】现在的“可怜”是由从前的“可恨”导致的,然而更可怜的是,那些“可怜人”大多不能认清自己的可恨之处,也就更谈不上修正自己的言行和观念,于是就变得越来越“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