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起源于,进行标杆管理最好采取什么的组织结构( 三 )


摩托罗拉的发展过程是标杆管理的又一正反教材 。1974年摩托罗拉在日本企业的巨大压力下 , 被迫退出电视机市场 , 它抱残守缺了好几年 , 直到80年代中期开始详细研究日本企业的运作模式 , 尤其是研究日本最好的企业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竞争优势的 。其不仅与日本企业对标 , 为了缩短供货时间 , 他们专门研究比萨饼外卖店和联邦快递公司 , 从而制定了自己新的送货标准 , 大大缩短了供货时间 。可以说 , 没有那个时期的对标 , 就没有摩托罗拉今天的成功 。
对标是一门艺术 , 其结果不应仅仅是一堆数据 , 还应包括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分析 , 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获得核心竞争力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办公厅是个繁忙的机构 。现在 , 他们又多了一项工作 , 就是编制一组分析报告 。
在这组报告中 , 中海油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被详细分解 , 并一一对应地和5家国际石油公司进行比较 。在管理学上 , 这种做法被称为对标 , 也叫“标杆管理”或者“基准管理” , 是指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 ,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次和海外企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对标 。
作为参照系的5家海外公司中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最主要的一家 , 因为中海油与其他4家公司的比较只在核心业务的层面上 , 而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比较是全方位的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 , 2001年在纽约和奥斯陆两地整体上市 , 《财富》杂志把它排在全球500强的第189位 , 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4位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 , 2002年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 , 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 , 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在50位左右 。
可是 , 中海油为什么没有把壳牌或埃克森等作为“对标”的对象而是选择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呢?中海油总裁傅成玉解释说:“这就像赛跑 , 现在我是第20名 , 那么我追赶的对象首先不是第一名、第二名 , 而必须是19、18、17名这样往上赶 。而且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历史上跟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 而我们跟它的差距又很大 , 有可比性和可学性 。”
对标对的主要是竞争力 。中海油把与竞争力有关的内容分解成6个方面: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 。
在这6大项和18个小项的一一对照中 , 中海油知道自己除了销售净利润这一项占优外 , 其他各项指标全处于下风 。其中 , 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规模之比为1:4 , 年产量之比也是1:4 , 营业收入之比为1:7 , 国际化程度1:11 , 研发费用之比为1:3.5 。
通过对标 , 中海油的员工们感到了差距 , 感受到压力 。总裁傅成玉最坐不住的是规模太小 , 最为强调的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发展能力反映了一个公司能不能不断地追赶前面的国际大公司 。而且 , 不是说我们如果赶上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就停止了步伐 , 我们必须有后劲 。这种后劲就体现在持续发展能力上 。”
华为:技术为王
在业界 , 深圳华为公司可谓大名鼎鼎 , 其产品涵盖了交换、接入、传输、移动通信等主要通信领域 。人们打电话时 , 用的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的网络 , 但很可能其背后的技术支持就来自华为公司 , 目前每两个上网的网民中 , 就有一个使用华为的接入设备 。
2000年华为的销售额是220亿元 , 在国内IT行业排名第十 , 然而 , 它的利润却超过了联想排名全国第一!去年其销售额再增16% , 达到255亿元 。要知道 , 这是一家成立仅13年的民营企业!它成功的秘诀来自何方?
2001年的销售额255亿元 , 而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却高达30亿元 , 达到11.7% 。这在世界的高科技行业仅次于微软 。持续的高投入使华为在同行业中逐渐占领了技术的先机 , 仅2001年一年 , 华为就有500多项专利技术 , 而且智能网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