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节日习俗?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因为日与月皆逢九,又称“重九” 。
据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 。现存关于重阳节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 。魏晋时,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文人墨客纷纷吟咏唱和 。至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经岁月荡涤,沿袭至今 。
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往往是全家出动 。各地有各种祈福的习俗 。于是,重阳节又称茱萸节、登高节、菊花节等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可见,唐代的重阳节已是非常隆重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
祭天地庆丰收
农历九月,大地金黄,万物丰硕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祭拜天地和祖先,以感恩这一年大丰收 。同时,也祈盼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人对山岳既敬畏又充满崇拜之情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开来 。还有登高避灾之说,全家人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康健平安,免受瘟疫 。重阳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 。于是,重阳节登山“辞青”与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 。重阳节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据说重阳糕要作九层,像一座宝塔,上面还要作两只小羊,就是重阳(羊)的意思 。有的还要插一面小红纸旗,即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还要点蜡烛灯 。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如今各地的重阳糕仍旧各式各样,没有固定的制作方法 。
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妇孺皆知,每每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还包含着有关重阳节的信息──登高和插茱萸 。茱萸,是有名的中药,在大江南北广为栽植,很有意义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祛邪辟恶、消灾解难 。于是,将其系在胳膊上,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还有插在头上的 。
赏菊饮酒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有赏菊的风俗 。有诗云:“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自古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亲你好,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
重阳节传统习俗
1、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 。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
3、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
4、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