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中国核工业 《“搞定”第一颗氢弹的轻材料》
03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口述
\"如果能成功,你要说出来为什么成功\"
从决定要突破氢弹开始,我自始至终都参与了氢弹的原理试验工作,主要负责核武器实验中近区物理测量 。当时九院的总负责人是邓稼先,他明确告诉我:“老王,如果能成功,你要说出来为什么成功 。如果失败,那是更艰巨的任务,你要说明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这次氢弹试验采取地面实验,因为所有的测量设备都在地面,聚焦对准爆心,有利于安排的物理诊断测试项目,然后才能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实验 。我们有500米、1000米、1500米的地下工号,工号顶上都是探头,探头都对准爆心,有六个确保项目一定要保证测量到 。当时任务很艰巨,大家都全力以赴,也准备得非常充分 。
当时有一个项目,就是要用光学的方法看到氢弹的动作 。200米高的铁塔要通过光学的方法看进去本来就有困难,再加上那时已是12月份,天寒地冻,玻璃上会结霜 。那时我是室主任,组织上就把解决玻璃结霜的任务交给了我 。等插雷管的同志把雷管全部插好,我把窗玻璃擦干净,薄薄地抹上一种透明的油,以防止结霜 。完成之后,大家一起下了铁塔,回到指挥部,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引爆了 。
试验后的工号损坏严重,
但我们要进去取出
记录着宝贵数据的底片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引爆试验非常成功,而且发现威力比理论设计的更大 。大部队撤退之后,现场只留下了7个人,我是队长 。我们7个人要负责去地下工号取测试的结果 。众多的探测器通过电缆把测到的信号传到地下工号,记录到示波器里,这样才能知道中子、伽马、X射线等的波形以及时间宽度等一整套的数据 。
试验过后,从直升飞机上往下看,200米的铁塔已化为乌有,工号破坏得很厉害,工号顶也受到损伤 。再看看工号的铁门,都已严重变形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进到工号里面取出记录着宝贵数据的底片 。
\"拿到你们这个数据,更有信心了 。\"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和安全帽,第一梯队是防化兵部队,边开进边监测剂量进行汇报 。第二梯队是工程兵,他们的任务是打开铁门 。当时的场面很震撼,尘土飞扬 。我们是第三梯队 。我们分乘两辆吉普车,路面被毁坏得很厉害,坑坑洼洼,吉普车司机用最快的速度往里冲 。汽车很颠簸,一次次把我们颠得脑袋顶到顶棚,撞得头都麻木了 。
文章插图
核装置爆炸以后,防化兵和取样作业队冲进放射性沾染区取样
到达工号后,我们迅速从吉普车上跳下来,以最快的速度提着铅罐往里冲,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底片放进铅罐 。这些操作全是在没有灯的地下工号完成的,事先已经演练过无数遍,早已烂熟于心 。
胶卷冲洗出来之后,我们不仅用数据说明了成功的原因,而且还说明了威力比理论设计要大的原因,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都高兴得了 。当时于敏跟我说:“老王,原来做这个实验心里还有点拿不准,敢做不敢做都是个问题,下了决心去做,现在拿到你们这个数据,更有信心了 。”
摘编自中国核工业 《我亲身经历了氢爆和三次地下核试验》
04
杜祥琬 口述
当晚老邓开心得喝醉了酒
1966年12月,我们按照邓稼先的安排从上海去新疆交数据 。当时,从上海到新疆没有客机可坐,需要坐绿皮火车 。正值“文革”时期,火车走到宿迁时被强行停下来耽搁了两天,我们再坐火车去都来不及了 。碰巧,当时的副院长朱光亚要坐专机到试验基地去,就让我们搭乘自己的专机,我们才及时赶去了基地 。
在基地,我们住和工作都在一个帐篷里,里面是铺着木板、上面放上帆布的大通铺,晚上我们在大通铺上睡觉,白天就在上面工作,利用试验前的时间再一次复算理论计算的结果 。没有计算机,我们只能用计算尺、手摇机,一秒钟大概算几次 。临近试验的最后几天,我们搬进试验场附近由解放军搭建的帐篷,一个帐篷三个上下铺,住六个人,夜里很冷,需要生起一个小煤炉子 。在那里,不管领导还是我们计算数据的,大家一心一意就是想让试验成功 。
氢弹爆炸仅凭外观无法判断是否成功 。凭靠氢弹爆炸涉及的两个速报项目的测量数据,试验一结束,我们就确切得出了成功的结论 。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意味着半年后全当量的氢弹爆炸试验就很有把握了,于敏马上向上级做了汇报,说那就是氢弹爆炸 。
- 有哪些很受欢迎小众品牌香水 在中国有专柜的小众香水品牌
- 中国螺栓标准尺寸对照表是什么?
- 2021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阵容
- 主副卡是什么意思
- 唐三彩是哪三彩
- 中国节日来历,求中国古代传承下来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如何发扬光大?
- 中国最好的珍珠品牌排行榜 阮仕珍珠项链价格
- 中国女足年薪一般多少
- 两河流域是什么
- 中国四大菜系是哪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