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服饰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中,是如何体现出服饰民俗的内涵的( 二 )


陶渊明服饰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中,是如何体现出服饰民俗的内涵的

文章插图
《晋书》 卷二七《五行志上》载:“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 , 风流相放 , 舆台成俗 。”上行下 效 , 庶民百姓也加入宽衫大袖、袒胸露腹的队伍中 , 陶渊明在《劝农》中就劝诫百 姓道“相彼贤达 , 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 , 曳裾拱手!”贤达的人都在田间辛勤耕作 ,  我们这些普通人 , 怎能将手缩进袖子中旁观呢?“曳裾”在这里即指拖着大襟 , 以 拖着大襟拱着手形容无所事事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汉族男子私下服装为“衫” , 衫与袍不同 , 《释名·释衣服》 有:“衫 , 衣无袖端也 。”指的就是衫与袍的区别 。“衫”字在古代出现较晚 , 《说文 新附》载:“衫 , 衣也 。”其实就是指《说文解字》中的“襑” , “襑 , 衣博大 。” 《尔 雅·释衣》称袖口紧窄部分为“袪” , 而“衫”却不受衣袪的约束 , 这样 , 以衫为主 的男装 , 在魏晋时期也就日益宽大 , 以至“举袖成荫” 。
“衫”在魏晋南北朝的盛行 ,  成为这一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 , 是民俗变异性的显著体现 。
陶渊明服饰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中,是如何体现出服饰民俗的内涵的

文章插图
【陶渊明服饰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中,是如何体现出服饰民俗的内涵的】陶渊明诗文中关于魏晋男性服饰的部分描述 , 从桑丝、褐的服饰材质到冠巾、 宽襟大杉的服饰形式 , 既体现出庶民百姓的生存困境又展现了魏晋时期由上至下的服饰风尚 , 是较为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与追求自由洒脱的思想潮流的集中体现 , 在展 示当时社会状态和审美理想的同时反映出民俗的集体性和变异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