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的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指的是诗的结构技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实践中并不是不可逾越 。
相反,进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变化,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灵活掌握:
一、起
㈠这个起,最初浅的理解就是“扣题” 。
1. 例如岑参的《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
何时到雍州 【东流加何时,紧紧扣住题目的见、思两个字】
凭添两行泪
寄向故园流
2.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㈡有的时候,题目本身就是“起” 。例如: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写得非常详细了,没有必要浪费笔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㈢对于绝句来讲,通常是一句一起,一句一承,但是不见得是第一句,例如: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
寄书长不达,无家问死生
二、承,指的是对“起”的引申,为其后的展开,进行铺陈和引导 。
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皆俱寂,惟馀钟磬音
三、转,诗词里的转是最为紧要的,也是全诗格调的的关键 。特别是在四言绝句里,一般是在第三句 。这一句必须锁住前两句,连接好第四句,与第四句入锁与栓的关系 。牵住读者的视线或者情绪,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为最佳:例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前两句写得很朴实,也很平常,用词也很简约】
马上相逢无纸笔【忽然,恰巧碰上入京的使者,惊喜之余想写封信,可惜马上匆匆无纸笔】
凭君寄语报平安【只能麻烦入京使捎个口信儿了 。好一个可怜的思乡人】
四、合,是对全诗的一个概括和总结,是对诗意的升华 。但是忌讳直白、主观地企图向读者灌输自己的想法,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
1. 例如: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更多的时候,可能没有明显的“合”这一句 。这样的古诗太多了,不再举例 。
五、起承转合的变化 。
1.在一首诗李,起承转合四个要素不见得都具备,比如前文所讲的“起”或者“合”
2.而在律诗里,由于句子比较多,可以展开和扩充,又发展出“起、承、继、转、合”和“起、承、继、展、转、合”
例如: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起】
一岁一枯荣,【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展】
又送王孙去,【转】
萋萋满别情 。【合】
六、即便是“起、承、继、展、转、合”也不是单纯的遵守这个次序,也可能会跳跃布局,故意打乱次序 。这些都属于篇章布局的技巧,并非千篇一律 。
【写古体诗需要注意什么】您所谓古体诗如果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那就是古代汉语的诗歌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与近体,一般唐代以后出现的格律诗叫做近体诗,有比较严格的平仄格式与对仗要求,字数以五言,七言句为主,如绝句,律诗,排律等 。古体则要求相对自由,字数不定,只是要求押韵,如诗经,乐府歌行等 。个人认为,写古诗无论古体近体,最重要的是古文学功底,这是根基,主要涉及到汉字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大量阅读以及对音韵学的探求等等,这是长久的磨炼,不可急于求成 。其次是多练习,阅读至妙处可集掇于册,可谓古方锦囊 。我以为中国古诗最大的魅力在于形神兼备,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丰满的情感,琅琅上口之余让人回味无穷 。寥寥数语,字字珠玑,是世界其他文学形式不可相提并论的 。当你对汉字有一定的研究,阅读量有一定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古汉语写作的时候,高质量的古诗作品就犹如水到渠成了 。
- 新店开业推广朋友圈 开业通知朋友圈怎么写
- 骆宾王代表作有什么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王翰属于唐代边塞诗人 王翰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诗人孟郊是什么时期的 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出师表写完后刘禅遵循了吗 出师表第一段刘禅有什么毛病
- 中秋快乐祝福语简短,中秋佳节的诗句祝福语
-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 写书怎么赚钱 写稿子怎么赚钱
- 一般家长意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