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谁高谁低

1955年的军衔评定,是组织上经过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的 。尤其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的人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考虑的不仅仅是战功,还要综合衡量各个方面 。可以说,十大元帅、十大大将都是全军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
所以,就有数名从资历上看够得上大将的将领,最终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们都是何人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

1955年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谁高谁低

文章插图
第一位:萧克 。萧克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 。在红军时期的十多位担任过军团长的干部中,活到建国后的有六位:朱老总、林帅、贺老总、彭老总、萧克、徐海东 。在这六位元勋中,四位被授予元帅军衔,一位被授予大将军衔,只有萧克是上将 。
而在八路军初期的六位师长、副师长中,有五位被授予元帅军衔,只有120师副师长萧克是上将 。这充分说明了萧克超高的资历,按照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资历,萧克甚至有元帅的资格 。但萧克为何只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呢?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萧克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高职务是野战军参谋长 。我们看看解放战争时期的几位参谋长的军衔吧,一野的阎揆要是中将,二野的李达是上将,三野的张震是中将 。也就是说,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最高军衔也只是上将,所以说,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履历来说,萧克的上将军衔是合理的 。
第二,萧克在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干部 。正兵团级干部,除了王树声和许光达外,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甚至徐立清作为正兵团级干部,只是授予了中将,从这个角度来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符合他当时的职务的 。所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萧克是大将的资格,但从授衔时的级别来说,萧克就是上将的级别 。
1955年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谁高谁低

文章插图
第二位:张宗逊 。张宗逊的资历比起萧克来也是不遑多让的 。早在秋收起义时,张宗逊就是警卫团的一位连级干部 。在当时的秋收起义队伍中,开国上将陈士榘还是个普通士兵,开国大将谭政、开国上将宋任穷,只是部队中的文书,而开国元帅罗荣桓,是连党代表,与张宗逊平级 。
在红军时期,张宗逊担任过红12军军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358旅旅长、晋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 。无论从资历还是职务上,张宗逊都是非常高的,但为何没有被授予大将呢?
从解放战争初期的职务来看,张宗逊是被作为野战军司令员培养的,他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亲自指挥过大同集宁战役,地位至关重要 。但因为大同集宁战役的结果不够理想,张宗逊后期一直担任彭老总的副手,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这肯定会影响他日后的授衔的 。
第三位:刘亚楼 。刘亚楼红军时期做过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做过东野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 。在当时的东北战场,刘亚楼与林罗两位首长是并称为“林罗刘”的 。当时东野的政治部主任是谭政,在1955年授衔时是大将军衔 。在刘亚楼担任兵团司令员时,同为四野兵团司令员的肖劲光,也是大将军衔 。
1955年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谁高谁低

文章插图
而在建国后,刘亚楼担任的职务是空军司令员,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是大将,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也是大将 。也就是说刘亚楼担任过的东野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空军司令员这三个职务,都是非常过硬的,从资历上来说,被授予大将完全是够格的 。
但为何刘亚楼未能获得大将军衔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野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内部竞争非常激烈,在授衔时,东野已经有黄克诚、肖劲光、谭政三位大将了,如果再授予刘亚楼大将,东野就差不多占据半壁江山 ,显然不太合适 。第二个原因,刘亚楼在1952年的级别评定中是正兵团级,这是上将的标配 。所以,最终刘亚楼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有点低了,但基本上还是合理的 。
第四位:王震 。王震,红军时期就是六军团政委了,解放战争时期则是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一兵团政委后期是徐立清),资历上来说,也是够得上大将资格的 。但王震最终也仅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是什么原因呢?
1955年没有授衔的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谁高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