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慈善家陈光标:不断行善,却满身骂名 陈光标博客

文 |-17

消失的慈善家陈光标:不断行善,却满身骂名 陈光标博客

文章插图
视频里,他穿着红色马甲,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一一将红包送到老人的手里 。
在他身后,特意搭建的戏台,刚刚演完一出好戏的戏曲演员,正用镜头记录着这一切 。
这一幕,从2005年开始,几乎是每一年,都会如期上演 。
对于此事,网友的评价褒贬不一 。
有人觉得陈光标仗义,也有人说他高调 。
除开这些声音,还有人感叹好久不见陈光标,没想到他还在做善事 。
回想当年,陈光标的每一次捐款,都会引来无数媒体的争相拍照和报道,更有许多企业家紧随其后,捐钱、捐物 。
但从2016年开始,高调“炫善”的他,逐渐从公众视野里消失,销声匿迹四年多的时间 。
然而,时隔多年,关于他的争论仍在继续 。
那么,陈光标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呢?
当年,他又为何会走上高调的“炫善”之路?
01 家境贫困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 。
在那个年代,天岗湖乡是泗洪县下,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所有人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陈光标的家也不例外 。
在他四岁那年,他的哥哥和姐姐,就因粮食匮乏,先后生生地饿死了 。
可以说,在他的童年里,饥饿几乎是如影随形 。
除了饥饿,他还面临着上学交不出学费的困境 。
每次到了上学报名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只能挨家挨户地去借钱,这家借两毛,那家借两毛,一分一毫地给他凑齐了一块八毛钱的学费 。
陈光标深知家里的不易,再加上看见父母因为借钱一事,总是抬不起头,见到“债主”,更是急忙回避 。
于是,9岁的他,便想到了“经商” 。
此前,陈光标特地去“考察”了一番,发现镇上只有卖茶水的,一碗茶卖三毛钱 。在他看来,家家户户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少人舍得花那三毛钱 。
因此,等到放暑假的时候,他挑着一二十斤的井水,前往两公里外的集镇上叫卖 。瘦小、黝黑的他,顶着炎炎的烈日,向着行走匆忙的行人,大声吆喝着:
“一分钱,随便喝” 。
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赚了整整四块钱 。
等到了报名的那天,他兴冲冲地拿着自己赚的钱去报了名 。
当他把新书领回家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正因为没钱报名,而嚎啕大哭 。
看着自己手里的新书,再看看伤心不已的小伙伴,陈光标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他放下自己的新书,二话不说返回学校,给小伙伴报了名 。
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得知此事的陈光标的班主任,特地在课堂上表扬了他,还在一旁的大红字报上,撕了一颗小红星,作为奖励 。
获得奖励的陈光标,无比兴奋 。
为了能让小红星在自己的脸上贴得更久,他甚至用鼻涕糊在上面,再把它贴到自己的脸上;
一放学,他便撒丫子在村里跑动,逢人便说自己被奖了一颗小红星 。
这件事情,给陈光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做好事;
二是喜欢做好事,所带来的荣誉感 。
而二者,又成为往后让他不断陷入争议的主要原因 。
02 下海经商,事业和慈善同时起步从卖水赚取学费开始,陈光标往后的读书费用,基本由他自己解决 。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市场的变化,他开始不只仅限于挑着井水卖了,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其他新的生意上面 。
15岁那年,他开始走街串巷地卖冰棍 。
冰棍生意不好,他又盯上了粮食贩卖 。每到周末,他都会开着借来的拖拉机,拉着收来的粮食,前往集镇或者县城 。只走一趟,他就能挣回三百块钱 。
一年后,陈光标攒下了三万元的存款,成为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
不过,这笔钱还没被捂热,又被他投到了与外乡人合作的棉鞋生意上 。
陈光标本想再狠赚一把,没想到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外乡人准时交付的货,确实是鞋,可鞋底都是硬纸板糊的,根本卖不出去 。
做了几年顺当的生意,陈光标还是第一次摔跟头 。
这个跟头,暂时地“摔”没了他对做生意的热忱,安心在学校读书 。
1985年,陈光标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学院 。
1990年,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南京中医院工作 。
1995年的夏天,在医院工作四年后,陈光标选择了辞职,下海经商 。
他开过拉面馆、摆过地摊,赚过钱,也赔过本,几起几落 。
直到,他开始贩卖“跨世纪家庭CT机”,事业才有了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