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的出国留学生

什么叫“不回来”?这个是要先说清楚的问题 。毕业了海外就业的算吗?就业了拿绿卡的算吗?入籍的算吗?入籍以后又回国的呢?博士后算吗?回国后再出国怎么算?如果你想清楚了,会发现“不回来”其实是个伪命题 。
【清华北大的出国留学生】八十年代,一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 。也唱出了无数海外华人的心声 。饶毅和施一公都曾在美国工作十多年,饶毅还申请了公民,最后他们都回到祖国 。他们在美国的十几年里,特别是做了教授拿了绿卡的时候,是算“不回来”的呢?还是因为他们最后回来了,又不算不回来了?
颜宁先回国工作十年,又跑去美国了,算“不回来”还算“回来”?许晨阳也是回来了,又出去了……这些例子把二元化看待回来还是不回来的人肯定是搞糊涂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那么我们换个思路 。清北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需要国际化背景,留学是实现国际化背景的第一步 。留学完了,就面临就业,国际化人才嘛,视野也开拓了,机会也多,哪里机会好去哪里 。什么叫机会好?每个人,每个时间节点,每个条件下,都有无数的因素影响着选择 。对于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某一个时间点上的就业地点可能是诸多因素里很不重要的一环了 。换句话说,当你手握几个城市,几个国家,几家单位的offer时候,而你也不受签证户口等限制的时候,这个工作地点是否在中国重要吗?发展前景,科研课题,创业机遇,待遇,家庭……这些可能都会自然而然的排在现在你要选择的工作机会是否在中国前面 。
由于这个回不回根本定义不清楚,这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一辈子可能会在不同国家工作,也会到处走,这本来就是《人权宣言》里明确的作为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包括对于国籍的选择 。各国护照自由程度本就不同,而众所周知,我国护照不但免签的少,在诸多单位还存在着护照集中管理的情况 。对于一个世界公民,有一本自由度比中国护照高很多的护照,还是一本集中管理起来的中国护照,哪个更方便呢?饶毅也做了,当他选择叶落归根,他一样可以放弃外籍 。
当你想明白这些,你会发现所谓的多数不回来,变成了其实是多数有实力就业的不回来 。海外高学历专业契合度高的就业,自然意味着更高的薪水,即便是要未来回国发展,海外工作经验对简历加分程度不言而喻 。清北这么牛,学霸们肯定毕业也容易就业,把时间节点放在毕业后3年,对比总体留学生而言,自然是大面积“不回来” 。因为这个“不回来”是符合正常的就业工作规律的,没必要和爱国与否做任何捆绑 。
《纽约时报》曾经一个数据,说留美博士不回来的比例八九成,还是那句话,时间节点如何?在毕业后数年内,肯定是留美工作和科研有利于下一步自身发展,这个包括长期回国发展在内 。这个企业可以去问猎头,科研可以去看高校 。海外实际工作经验和护照绿卡情况,是不是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一个人的就业优势,特别是在中国就业市场上 。
我们要相信中华文明的力量,相信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一颗中国心,对于国际化人才,我们没必要把“回来”的形式看的那么重,因为这些人是不会拘泥于这个形式的 。当我们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得好好想想,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可以肯定的说,以清北学生的能力,他们留学后海外就业的比例会很高,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数字高于80%一点不奇怪 。但是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回来”了 。用国际化人才的思维去看待他们的发展轨迹,你会明白,回来不回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重要的是那颗中国心 。而我们千万不要在中文网络上伤了那些中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