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 1.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 2.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
  • 3.什么是总角之年
  • 4.总角年龄是什么年龄
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展开1全部
在古代,总角代表的年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古代的儿童会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交指的是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出自《礼记·内则》 。
古代的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
豆蔻:女子13~14岁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及笄:指女子15岁 。
弱冠:指男子20岁 。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
而立:指30岁 。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40岁 。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
知命:指50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花甲(耳顺):指60岁 。
古稀:指70岁 。称70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
耄耋:指70~90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黄发:指长寿老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 。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
期颐:指百岁老人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展开3全部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古代儿童总角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
垂髫[tiao]: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
髫[tiáo]年:童年 。
髫[tiáo]龄:童年 。
束发:是指青少年 。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
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曲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