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人物 凡尔赛人物关系

本文转自 |中国生物技术网
微信号 |biotech-china

凡尔赛人物 凡尔赛人物关系

文章插图
这里说的“凡尔赛”非法国的凡尔赛宫,而是最近一年内流行于网络的文化现象,也可称“凡尔赛体”或“凡尔赛文学” 。指的是那些生活条件(或装作)优渥的人,用反向表达的话术以暗示给读者的自我优越感 。说白了,就是拐弯抹角的炫耀,或者是变相的自欺欺人 。
当今时代,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已经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自恋似乎变得无处不在,万事万物也皆可“凡尔赛” 。
在如今的语境中,诸如展现权利、优越感和自夸等令人讨厌的行为被视为贬义的“炫耀” 。虽然这些特征越发普遍,且人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然而实际上,自恋属于一种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类似于虐待狂、操纵欲和精神变态等 。因此,自恋也一直是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 。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列入第十三章“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的第八节中 。
凡尔赛人物 凡尔赛人物关系

文章插图
近日,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人格与个体差异)》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自恋可能从根本上被误解了,它并非完全是与导致精神疾病相同的因素所驱动的,而是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
凡尔赛人物 凡尔赛人物关系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已经将自恋分为两个亚型:一种是自卑、自尊心低、依恋焦虑以及对批评极度敏感的“脆弱的自恋者”;而另一种是较高的自尊心和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膨胀的“宏大的自恋者” 。后者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类似精神疾病的特征,而且,强烈表现出精神病特征的人也往往具有宏大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脆弱的自恋者可能更容易被理解为“适当的自恋”或“原始自恋” 。
研究通讯作者、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家Pascal Wallisch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不清楚为什么自恋者会做出令人不悦的行为,比如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因为这会降低其他人对他们的印象分 。我们的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自恋者并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缺乏安全感 。”
研究第一作者、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家Mary Kowalchyk说:“更具体地说,自恋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克服和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 。”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厘清了“脆弱型自恋”和“宏大型自恋”之间的区别 。他们使用了纽约大学270名平均年龄20岁参与者的数据(63%为女性),通过开发一个用来评估表现性自我提升(FLEX)的量表,并将其与常用的测量方法相结合来评估每位受试者的不同特征,包括自恋、自尊和精神疾病的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更多参与者的自恋表现与“脆弱型自恋”更为相似,炫耀行为与那些具有高度不安全感和负罪感的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那些具有精神病态的人则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负罪感 。
Kowalchyk说:“自恋者缺乏安全感,他们通过炫耀来缓解这种不安全感 。从长远来看,这会让他们不太招人喜欢,从而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全感,进而导致炫耀行为的恶性循环 。”
这与那些表现出宏大自恋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真正相信自我的重要性,并未表现出缺乏安全感 。对研究人员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类别上的差异 。
研究人员认为,过去被视为宏大自恋者的症状实际上更应该被认为是人格障碍的一种行为表现 。
他们承认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对更为多样化的人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验证该研究结果 。但这些新发现与2017年的一项小型研究结果一致 。在该研究中,自恋男性的脑部扫描显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会表现出情绪困扰和冲突 。
凡尔赛人物 凡尔赛人物关系

文章插图
事实上,关于自恋者是否喜欢自己的研究一直存在矛盾;通过更精确地界定这两种类型的自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恋者们的行为 。
抛开病态不谈,自恋的特质(也被认为是由对利己主义的日益关注所推动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反映在社会中,比如在写作中用更多的“我”而不是“我们”,在歌曲中出现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歌词等 。
研究人员也评估了这些变化 。例如,1963年至1992年间,青少年对“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这句话的支持率从12%上升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