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
九宾之礼 。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 。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 。
跪拜礼 。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 。
揖让礼 。“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 。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 。
袒臂礼 。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 。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 。
虚左礼 。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 。
中国有哪些古代传统礼节中国的传统礼节有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相对而言,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 。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作为人类祖先的圣贤唐尧、虞舜、夏禹等,他们本身都是讲究礼仪的典范 。传说尧年轻的时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辈之间,礼让三先 。每次把打回的猎物平分给众人,自己拿最少的一份 。有时还把那最少的一份猎物再分送给年迈体弱的老者 。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所以大家都推选他为首领 。虞舜讲究礼仪是历代的楷模 。我国的《二十四孝图说》中第一篇《大舜耕田》,就是讲他躬耕历山,任劳任怨;供养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之弟的故事 。
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 。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 。周公还在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把我国古代礼仪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 。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千里,从鲁国到西歧向老子(李耳)学礼 。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僚机构,如汉代的大鸿胪、尚书礼曹,魏晋时的祠部(北魏又称仪曹),隋唐以后的礼部尚书(清末改为典礼院)等 。同时,礼仪学著述越来越重要 。汉代把《周礼》、《仪礼》列为五经之一,是读书人的必修之课 。西汉人戴圣在研究前人礼书著作基础上,编纂《礼记》一书,也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尔后,历代礼学研究者再在这些礼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后出现了《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礼说》、《礼记集解》、《礼记集说》、《礼书通故》、《礼书纲目》等数以千卷的礼学著作,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文明进步起着特有的作用 。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
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
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