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生平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9月30日,于1995年9月8日去世,原名张煐,是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从小就显露出天才的一面,12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 。1942年,张爱玲开启了写作生涯 。1943至1944年,张爱玲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采访人员》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969年,张爱玲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 。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1995年,张爱玲去世,终年75岁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 。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张爱玲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张爱玲原名张媖,于一九二零年九月三十日出生在上海 。父亲是张志沂,母亲黄素琼,两人都是名门之后,家中还有个弟弟张子静 。虽然家出名门,但是张爱玲的童年充满不堪的回忆 。因为父亲沉迷于鸦片,并且对他们姐弟两没有尽到做丝毫父亲的责任 。接受过新教育的母亲终受不了父亲的颓废,在张爱玲读小学的时候提出了离婚 。
后来父亲张志沂娶了后妈孙用蕃,因与后妈发生口角,张爱玲逃出父亲家,投奔母亲 。虽然张爱玲有个悲惨的童年,但这些也都是她后来写作的资源,因为她的生活就是一部剧 。大学时期,张爱玲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后来因为战乱转入香港大学 。在此,她结识了她最好的朋友炎樱 。1942年,因为香港战乱,她俩一同返回上海,此年,张爱玲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优质作品 。
后来张爱玲与有夫之妇胡兰成相爱,胡兰成为她离婚,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胡兰成难改风流本性,张爱玲无法忍受以致离婚 。而后她全身心投入写作,直到遇见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先生 。此后,张爱玲开始出版全英文小说 。在一九六零年,张爱玲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第二任丈夫在一九六七年去世 。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死于洛杉矶的公寓之中,享年74岁 。
张爱玲作品有哪些特点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 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 。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 。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 。再如《 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 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
如在《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