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太监专权吗( 四 )


可以说,只有宋朝的太监,遵守太监本色,尽了太监应尽的责任 。
再次,文官集团强大
宋朝建立后,“杯酒释兵权”,武将的地位下降,文官的地位和权力随之上升 。宋朝的文官,是各朝各代中权力最大、胆子最大的文官 。
最近电视剧《清平乐》中,讲述宋仁宗时期北宋的历史,很多都是真实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其他朝代皇帝的威严,宋朝言官非常胆大,就算皇帝的家事,在臣子眼里也是国事,皇后的废立,皇帝的举止,他们觉得不妥都会进谏 。
宋仁宗赵祯死后,宋英宗即位,宋英宗亲征后不到半个月,就爆发了濮议事件,对宋英宗生父名分讨论达一年半之久,直到最后曹太后下旨称英宗父亲为皇考,这一事件才算结束 。
宋朝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大臣对皇家的事都会如此干预,对敢于尝试掌权的宦官,大臣们的台谏制度会直接把他们遏制在苗头阶段 。
文官地位的提升,使宋朝的皇帝并不能“肆意妄为”,宦官即使得到宠幸,掌权一时,也难以形成像汉唐那样,直接操控朝政、控制皇帝的地步 。即使宋朝后期宋徽宗时出现了像童贯那样掌握很大权力的宦官,也得依靠外朝宰相 。
最后,没有外戚集团的影响
东汉末年宦官权力膨胀,很大原因是皇帝即位之初年幼,外戚掌权,长大后的皇帝为了收回权力,只得依靠宦官势力来对抗外戚,于是,东汉末年出现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政的局面 。
宋朝就没有这方面原因,宋朝的大多数皇帝即位时,已经成年,可以独揽朝纲,太后联合外戚干政的事也就很少,皇帝没必要依靠宦官加强皇权 。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年幼,宋真宗皇后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但是她并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更没有大肆任用娘家人掌控朝政,不纵容娘家人插手朝政,史书称刘太后“有吕(汉朝吕后)武(唐朝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
没有外戚集团的影响,皇帝就没有通过加强宦官权力掌权的需求,宋朝的宦官专权很少发生 。
结语
宋朝吸取以前朝代、尤其是唐朝的经验教训,为防止出现类似唐朝的宦官专权乱政,对宦官的任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直接在制度上对宦官进行限制,并严格控制宦官的数量 。
宋朝为避免出现藩镇问题,限制武将权力,重文轻武,文官集团地位上升,也为防止宦官专权加了保护层 。同时,皇帝也不需要重用宦官实现自己的权力,隔断了宦官专权途径 。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看似不占优势,但实际上宋朝并不文弱,在某些制度上很先进,宋朝经济更是非常繁荣,超过了唐朝时期 。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没有宦官专权乱政的朝代,宋朝的很多制度都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果没有草原蒙古人的异常崛起,宋朝的辉煌恐怕会延续很久 。
宋朝有太监专权吗?宋代的宦官广泛参政,却没有阉祸 。
北宋的宦官的职责与唐代相似,绝不限与侍候皇帝及其家属这类服务性的工作,也不限于看完宫门、传达命令这一类事务性的差事 。单就宦官机构特别是其下属的部门的法定职责来说,远远超出了给事宫掖的范围 。
北宋的宦官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入内内侍省,曾叫作内中高品班院、入内内班院、入内黄门班院等名字,简称后省,其官员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另一个是内侍省,曾经叫做内班院、黄门院等名字,简称前省,其官员有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等 。后省尤为亲近皇帝,地位高于前省 。前、后两省的下属部门如:往来国信所,其职责是掌宋辽通使交聘之事;军头引见司,其职责是掌诸军拣阅、引见、分配之政 。这些职掌显然是朝廷的政务 。
除明确规定必须由宦官担任的这两省外,宦官的任职范围还不限于这两省 。朝廷常常临时差遣宦官兼领中、外事 。如奉命到外地完成特殊使命,负责治理黄河,兴建宫殿,筑城修路,出使西夏、辽国,监修国史、实录,勾当群牧司或任群牧副使,勾当三班院,主管武官三班使臣的注拟、升迁、酬赏等,担任经制市舶司,勾当内藏库,提举诸司库务,督运物资,参予理财活动,权知州事或军事,提举保甲,等等等等 。可以看出宦官从政范围之广 。而宦官最经常也是权现最重要的四种事关重大的差事有:率军作战、监视军队、侦探臣民、审理案件 。
从总体上说,宦官与士大夫是两个不同利益群体、两股对立的政治势力 。皇帝多利用宦官来抑制士大夫的权力 。另外,猜忌武将以至文臣是北宋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皇帝势必让宦官较广泛地参予政事、干预军事,以牵制文臣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