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唐王朝 武则天死后皇位传给了谁?

武则天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但她也是人,她再强也无法完全摆脱人情的束缚 。
这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往往以十分冷静理性的方式分析希特勒,但事实上,希特勒有时候是非理性的,所以外人无法理解他的那些荒诞愚蠢的重大军事决策 。
同样,虽然武则天正治智慧和正治手腕十分了得,但她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存在一时难以接受的心结 。

武则天为什么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唐王朝 武则天死后皇位传给了谁?

文章插图
637年,14岁,入宫
655年,32岁,皇后,
664年,40岁,垂帘听政,并称“二圣”
674年,50岁,称天后,
690年,67岁,称帝 。
她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才建立了武周王朝,如果还位李唐,那就是一代而亡,让她立即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不可能的!这正是武则天当初称帝后最大的心结 。
武则天称帝后,其实是有心让武氏子弟接班的,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她权衡再三,不得不做出妥协,并定下还位李唐的正治方针,并力求最终平稳实现权力交接 。
在经过一系列铺垫后,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施行周历,定都洛阳 。
之所以改国号为周,一是武则天称武氏的祖先是周氏 。东周周平王的小儿子叫姬武,姬武的后人有姓武的,武氏起源于此;二是周朝享国800年之久,武则天更希望亲手建立的武周王朝,国运恒昌;三更可能的原因是,周朝是儒家最认可的朝代,周朝行的是王道,武周王朝更有可能得到天下士人的认可 。
九月九日举行登基大典,九月十三日敕令建立武氏七庙,李唐宗庙被毁,但是!请各位注意,又敕令建享德庙——祭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
这表明武则天承认武周王朝来自李唐,更说明武则天为了减轻天下人反对的阻力,为了笼络人心而做出了妥协让步 。
可以废皇帝,囚天子,诛权臣,灭宗室,但天下人是杀不完的,天下人的嘴是堵不住的,人心是最大的正治 。
随后武则天封李旦为皇嗣,而不是太子,这就告诉天下人,你只是我儿子,别的什么都不是,这也相当于告诉了武氏子弟,尤其是大侄子武承嗣,将来继位还是有可能的 。而万金油的回答“本来就是想要在自己死后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这个“本来”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呢?
立皇嗣这件事至少表明武则天一开始称帝时,并没有想好将来是否要还政李唐 。
如果传位儿子,将来肯定要复辟李唐王朝,那武周王朝一代而亡,对于刚刚建立武周王朝的武则天来说,无法接受;
如果传位侄子,那违背天然的骨肉亲情,侄子肯定与爸爸亲而与姑姑远,古人十分重视祭祀,武则天对死后的祭祀也是有顾虑的 。
正是武则天的这种犹豫不决,引发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夺嫡大战 。
第一次发生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 。攻势的一方是武则天的大侄子,魏王武承嗣,当时官拜文昌左相,就是尚书左仆射,守势一方是皇嗣李旦 。魏王武承嗣授意市井游民王庆之上书武则天,请求册封太子武承嗣,由于时任宰相岑长倩(当时他官拜文昌右相,即尚书右仆射,地位低于武承嗣)极力反对而搁置 。武承嗣借口吐蕃犯边,上书请求派岑长倩平息边乱 。(调虎离山计)岑前脚一走,武承嗣就诬告岑谋反,尚未到达边关就被召回,连同一部分李唐势力因谋反罪而被诛杀 。
王庆之因为上书请求册封太子,而讨得武则天欢心,连续升官,觉得有利可图,反而变本加厉,在朝堂上耍泼皮,“不立太子就赖着不走”,武则天不胜其扰,就让凤阁侍郎李昭德教训一下王庆之,李昭德性格刚直,就把王庆之打死了 。武则天知道后叹了一口气,问李昭德,“武家的天下由武家人继承,天下人应该可以理解啊 。”李昭德就劝武则天,“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武则天此时仍然犹豫不决 。后来李昭德故意离间武则天姑侄,说魏王武承嗣权倾朝野,若有异心篡位,必将直接威胁武则天的地位,武则天也有些担心 。再后来魏王相位被罢免,第一次夺嫡大战告一段落 。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开始武则天借口谋反,诛杀岑长倩等反对势力,是有意扶植武承嗣的,岑长倩为武则天称帝立过大功,肯定知道他没有谋反之心,谋反罪只是借口罢了 。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李昭德这些人潜意识中,武则天只是暂行家长职权,过后还是要恢复李唐的,人心,这也是武则天立太子事上最直接最强大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