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什么族的( 三 )


普米族火把节,重点在于祭颂火神活动的举行 。节日一大早,当地在村寨口栽一棵大松树,这被视为昂姑咪的化身 。树上所悬挂之小火把需和本村人口数相符 。在祭过火神“化身”后,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其点燃 。参加活动者,各从火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将其点燃 。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 。礼赞过后,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
在拉祜族的火把节中,每个拉祜山寨都砍松明扎火把、做缅香,撒在火把上燃起焰火 。节日当天,各户备香火、祭品到田地里叫“谷魂”,从田地里叫着回到家中 。夜晚,在寨中竖一丈三尺高的大火把,众人围着火把撒缅香,火花四射 。据传,火把烧得好,火焰高,象征顺利、吉祥、平安;如火把烧得不好,就被认为明年是非多,有灾害,在生产生活中需处处小心 。
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龙村的火把节程序有:竖火把(基本环节为:去年火把节后至今年火把节前出生小孩的父母或家人负责组织竖火把,以农业小组为单位,每组竖一个火把,不管哪个组里出生人数有多少,都要负责完成 。比如今年村中有18个小孩出生,就由18户来负责组织 。上午,小孩的父亲上山选火把树,选好后将树砍下抬回来,下午到农户家中捐柴 。柴集中起来后,有的挖坑,有的将柴分五节捆在树身上,并装点上青枝、绿叶、红花,上头插上纸糊成的大斗、小升和一只和平鸽,大斗和小升的八个角上有八面小红旗,旗上分别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工作完成后,各位父亲请部分村民帮忙将火把竖起来,然后回家吃晚饭 。饭后,全村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出来举行火把仪式)、点火把、祭火把以及各种游艺活动的开展 。
其中,在祭火把环节中,烧香、磕头、鸣炮之后的“讲吉利话”颇有意思 。传统的吉利话是一科至十科,向火把撒一把松香,叫一科吉利话:第一科,清吉平安;第二科,步步高升;第三科,三星高照;第四科,四季发财;第五科,五谷丰登;第六科,六畜兴旺;第七科,七个得胜;第八科,八马双奔;第九科,九九常圆;第十科,老少安康 。
在云南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火把节中,除杀猪宰羊、唱歌跳舞等活动外,傍晚时分便要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 。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喃喃自语:“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之后,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也需同声应和:“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进入夜晚,要围坐在火塘边唱《火把节调》———此调也被称为“半年生产调”,内容便是以总结半年的生产经验为主 。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 。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简介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 。
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 。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
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 。
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
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