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呼兰河传怎么样

《生死场》的故事时间分为十年前和十年后 , 涉及到的人物也非常多 , 并且叙述在麦场、菜圃、屠场等众多场景间变换 , 不仅展现了像动物一样被原始梦幻支配着的人的生命活动 , 也展现了像动物一样盲目而又惊惧地面对死亡的麻木、沉寂和怯弱的病态人生 。
《呼兰河传》叙述了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 , 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在《呼兰河传》中 , 作者萧红表达情感的方式多样化 , 有时借景抒情 , 有时融抒情于叙事之中 , 情感浓烈之时 , 则直抒胸臆 , 使得这部作品更像一篇叙事诗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串凄婉的歌谣 。
呼兰河传好看吗?问题一:《呼兰河传》好看吗?还行
问题二:呼兰河传好还是城南旧事好满意记得采纳!
一、童年视角叙事
童年视角 , 即通过孩童眼光的观察与透视 , 揭示成人世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 。创作主体主要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来选择材料与组织写作 , 以另一种叙事方式来审视和表现世界 。童年世界是单纯、天真、美好的 , 此时的小孩还未形成明确的社会价值观 , 生活的复杂使他们无法也不需要作出理性的判断 , 他们的话语里也没有道德化的议论和理性的说教 , 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纯客观的还原、透明的再现 。
《城南旧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 , 《呼兰河传》的叙述者“我”是个小女孩 。她们单纯可爱 , 天真活泼 , 调皮好奇 , 以一颗童真之心观察她们周围的人和事 , 使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儿童色彩 。在《城南旧事》中 , 大人们对疯子秀贞都避而远之 , 唯独英子敢于接近她 , 和她成了要好的朋友 。英子还和小偷成了好朋友 , 英子并不认为他是坏人 , 因为在她心中嘴唇厚厚敦敦的就是老实人相 , 是好人 。在《呼兰河传》中 , 则更充满了童趣: “我”与有二伯共同偷东西 , 并约定都不说出去 。
两部作品中都以大量篇幅追溯了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 , 但在阅读过程中 , 却有不同的感受 。《城南旧事》给人的是英子快乐、温暖的童年生活 , 而《呼兰河传》却是寂寞、孤独、凄凉的童年生活 。林海音从小有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 因此文中的小主人公是以开朗、乐观、坚强的形象出现的 , 叙述语调明朗、积极 , 虽有苦难 , 但读者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失落 , 而是率真与豁达 , 蕴含着希望 。而萧红从小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中 , 只有祖父相伴 , 且祖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又离开了她 , 这样整部作品也就笼罩着苍凉、孤寂的氛围 。
二、散文化叙事
散文化叙事即打破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叙述模式 , 淡化了情节 , 弱化了戏剧性 , 没有典型人物 , 而是以人物心理或背景氛围为结构中心 , 呈现出了一种自由而随意的表达形式 , 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散文化 。内容的散文化即它不以通过塑造经典形象来再现客观现实社会 , 揭示社会生活本质 , 而是随着作者的感情节奏流动 , 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形式的散文化即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 ,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 情节散乱化、片段化 , 戏剧性不强 , 作者的思绪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 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正是从这两方面彰显了小说的散文化 。
《城南旧事》分为五章:惠安馆 , 我们看海去 , 兰姨娘 , 驴打滚儿 ,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再不是小孩子 。作者没有通过这五章揭示某种深刻的社会现实 , 而是通过拾起童年生活的几个刻骨铭心的片段 , 来表达对故乡北京的相思之情 , 是作者乡愁之思的一种表现 。《呼兰河传》共七章 ,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城风土人情的描写 , 第三、四章回忆了“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 第五、六、七章将叙述的重点移到了小城中的人物 。整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主要人物来统领 , 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描写 , 因此作者就无意于揭示某种社会生活现实 , 而是通过对呼兰河城风俗人情的描写和捡拾童年的碎片来抒写自己对呼兰河城的思念之情 。在形式上 , 他们的结构散乱 , 随作者的思绪铺排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