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智者( 二 )


10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三国时期 第一当然是诸葛亮 , 这位"智者"的代言人, 通过"三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奠定了这位“新”智者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在其后的夺取西川,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后,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又力挽狂澜,使当时最弱小的蜀国能够在与最强大的魏国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应该是庞统 。凭借“卧龙凤雏”中与“卧龙”诸葛亮并列的“凤雏”这一称号,庞统应该毫无争议地名列第二 。可惜,庞统英年早逝,否则,在后三国中,他理应非常有所作为 。蜀国也不至于第一个从三国的竞争中退出 。第三个按智商推下来是徐庶 。但是这位高智商的智者太恪守“孝道”了 。因此,曹操牢牢抓住了他的这个“弱点”,以其母亲为要挟,使他不能很好地为刘备服务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的无奈之举反映出“忠孝不能两全” 。他的高智商被浪费掉了 。第四位是发出“既生瑜,何剩亮”的感慨的周瑜 。他为吴国效力,碰到了孙权这样一位“明主”,这是他的有幸 。但他又和诸葛亮在同一时代展开竞争,实在是他的不幸 。本来,赤壁之战应该是他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惜,诸葛亮抢走了他很大一部分的风光,使他最后抑郁而死 。第五位是司马懿 。说实话,他施展他的才华的时间恰到好处 。论智商,把他排在这个位置有点高估他了 。但是,他的“情商”比诸葛亮都高 。他能够笑迷迷地穿上诸葛亮给他送过来的女子的服装(这在当时,别人可将它视为奇耻大辱) 。为了夺取曹魏江山,他可以装得老眼昏花 。这等“厚黑学”,三国时期,无人能够与他匹敌 。因此,笑在最后的往往不是智商高的人,而是情商高的人 。第六位是郭嘉 。实际上,郭嘉比司马懿的智商要高 。但是他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太早了 。如果说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大战役中,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和周瑜的舞台,那么官渡之战就是郭嘉一个人的舞台了 。可惜,他同庞统、周瑜一样,死得太早了 。否则,可能赤壁之战曹操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后痛思郭嘉,可以看出,郭嘉的作用有多大了 。第七位应该是陆逊 。通过给吕蒙献计使关羽“走麦城”,陆逊“小试牛刀” 。在其后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战中,陆逊一战成名 。使处于上升阶段的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并在失去荆州后,再也无力同吴国抗争了 。第八位按照智商排下来是荀彧,在曹操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还没有任何对汉室江山有非分之想时,荀彧对曹操是忠心耿耿的 。可惜他太聪明了,当他发现曹操并不是真心辅佐汉献帝,而是要取而代之时,他便同徐庶一样,保持了沉默 。最后的结局便是为曹操赐死 。徐庶毕竟是被动过来的,可荀彧你是主动过来的呀 。这就是曹操要致荀彧于死地的原因 。曹操明白,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必须得将他的“绊脚石”搬开 。荀彧不幸成了曹操眼中的“绊脚石” 。第九位是杨修 。他的聪明是妇孺皆知的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终在破解曹操要撤兵的“鸡肋”这一“口令”后,被曹操借口“动摇军心”给杀了 。也许杨修至死也不明白,他错在哪里 。他错就错在“聪明”地以为,曹操会立同样聪明的曹植为魏王 。曹操的情商比杨修要高得多 。因为,他明白,智商高是成不了大事的,特别象他儿子曹植那样不拘小节的高智商人士 。因此,他选择了智商相对要低一些,但情商要比曹植高得多的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第十位,也是本排行榜中的最后一位,是姜维 。可惜他生不逢时 。虽然诸葛亮将他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他要保的是“刘阿斗”,而不是“一代雄主”司马炎 。因此,在一个错误的时候,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姜维保了一个错误的皇帝 。结果,姜维只能为这种错误付出智商浪费的代价 。
古代十大智者诸葛亮
杜甫曾经叹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东方朔
臣现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亮如朗星,齿若编贝,勇赛孟贲,敏过庆忌,廉似鲍叔,信如尾生,凡此种种,德才兼备,列为天子重臣不为过也 。臣东方朔冒昧再拜以达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