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其一的意思是

该诗的作者是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该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忆江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
全诗的意思:
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
全诗如下: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简析:
第一首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歌咏苏州,选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
忆江南第一首诗意意思是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一、出处
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重点
1、忆江南:唐教坊曲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
2、谙:熟悉 。
3、江花:江边的花朵 。
4、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
5、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
扩展资料
一、作品赏析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
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 。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 。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 。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
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
二、创作背景
【忆江南其一的意思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