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山居图前半卷与后半卷分别是什么( 二 )


《富春山居图》引来多少人的痴心 。前段的画虽然面积比较小 , 却相对完整 , 本人叫做“剩山图” 。后面画幅长 , 又经过很多人的修补 , 被叫做“无用师卷” 。
这幅画最早是黄公望送给了无用禅师 , 几经转手后到了吴洪裕手里 。吴洪裕在临死之前 , 还念念不忘这幅心爱的山水画 , 最后硬想烧画来给他陪葬 。后人将按遗嘱烧毁《富春山居图》的时候 , 吴洪裕的侄子冲了出来 。他用偷梁换柱的方法 , 火中险救名画 。这时候画虽在 , 中间已有几个洞 , 将它从此分成了两部分 。
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的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是什么?《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是《剩山图》 ,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 , 几经易手 , 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 。
《富春山居图》作为山水画史中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之一 , 作者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 , 场面壮观 , 视野开阔 , 富春山脉此起彼落 , 连绵蜿蜒 , 显现着交响乐一般的节奏感 , 使观者大有应接不暇之感 。
作者自79岁始作此画 , 而三、四年未得完备 , 为充实画中内容 , 他常常云游在外 , 袖携纸笔 , 凡遇景物 , 即为摹写 , 终于经营七年而成 。
扩展资料:
纵观此图画法:先将整个画面的构图 , 从淡墨勾出大体轮廓 , 然后逐一补填、充实 , 先着淡墨 , 渐次加重 , 直至满意为止 。
表现为线条和点子的互相映衬 , 笔迹的复盖加厚 , 用草篆笔法 , 中锋、侧锋、尖笔、秃笔杂用 , 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 笔随心运 , 起伏跌宕 , 飘逸舒展 , 真是“气清质实 , 骨苍神腴” , 令人一览而有余味 , 再览而不忍释手 , 充分展示了作者娴熟老辣 , 不事雕琢的笔法 。
在章法布局上 , 作者将五代、北宋的全景式宏敞结构注入旷远不羁的情调 , 又吸收了南宋小景构图主次分明的优点 , 绘出洗荡清空的飘逸神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
后半卷为无用师卷前半卷叫什么后半卷为无用师卷前半卷叫剩山图 , 出自《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 属国宝级文物 。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 , 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 。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 , 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 , 可远观可近看 。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 , 或广角深远 , 或推近特写 , 浏览过程中 , 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 , 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