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二 )


一般,为了符合标准的要求,制定环境方针时应考量下列几项议题:
环境方针是否能反应组织的价值观及指导原则?
环境方针是否已经过高阶主管核准?是否已确定授权特定人员负责政策的监督与实施?
环境方针是否能引导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制定?
环境方针是否能引导组织运用合适的技术与管理实务?
环境方针中有哪些具体的承诺?
因此,组织在制定环境方针时,除需描述其对于环境保护、污染预防的支持及持续改进的决心,还需考虑组织的使命、远景、核心价值及信念及与利害相关者间的要求事项与沟通,并与组织中其它方针配合(例如质量方针、职业安全卫生等) 。
另外,环境方针拟稿后应交由组织的最高主管审核、同意后签署颁布发行 。假如组织系属于一个更大的企业体(例如跨国性企业),则组织的高阶主管应以该企业体的环境方针为框架,设计符合标准要求又合宜组织文化的环境方针,此环境方针在完成后亦应取得该企业体的同意及支持 。一般较简单的作法是组织先参考企业体的经营理念及环境方针,加以研究、修改成自身的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因其是组织公开的环境宣示,其内容应该简洁、清楚易懂,以便使内部全体员工与外部所有利害相关者都能了解,而不是为了矫情而过度粉饰或内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然而这也并非意味者环境方针可以是空洞不实,尤其是标准中要求的要项更是缺一不可在 。在制定环境方针时,组织常常会忽略了说明流程及产品特性及其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重大环境影响,这些是在制定环境方针时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并且,环境方针必须定期地加以审查与修正,以适应重大环境因素、环境目标与指标等的改变 。
三、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为改善初始环境评审中已鉴别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减少其所造成的重大环境影响,组织应拟定对策进行改善 。而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也就是改进工作的开始 。现在将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制定时的重点分述如下: 1.环境目标与指标
在ISO14001的条文中明白指出,在建立文件化的目标及指标时,组织应考虑到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事项、本身的重大环境因素,技术面取舍与财务、作业及业务等要求事项,以及利害相关者的观点,并且环境目标与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呼应 。
通常,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制定是针对重大环境因素,依照该考量面改善所需的技术、财务、操作性、生产性及其它特殊要求等所形成的结论 。必要时可制作评估表便于判断 。通常组织的各相关技术部门必须与环境管理干部共同讨论,决定可制定哪些目标与指标来进行改善,并作为日后努力的行动准则 。
环境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目指标制定必须落实组织的环境方针,并与政策中的各项对环境的承诺相呼应,这些目标也可说是环境方针中经鉴别后的环境绩效的整体目的 。组织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可包括对下列各项承诺:
减少废弃物与减少资源耗损
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改进产品设计,以使其在生产、使用与处置等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减至最低
控制原料获取阶段的环境影响
将新开发方案的任何重大不利的冲击减少至最低
提升员工与社区大众的环境意识
而环境指标必须是具体量化的,对应于一个环境目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指标来达成 。简言之,指标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作为组织在执行环境改善时绩效评估的依据 。通常在制定各项指标时,组织必须有足够的基线资料了解每一个改善事项的现况,如此才能够订出适当的指标,以作为未来改善后绩效指针的对照 。如果某项指标实在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现,或只是一个管理动作,可以用完成日期来表现 。指标的制定可以考虑下列几个方向:
每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原料或能源
每单位产品的污染物,如废水、废气或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物料与能源的使用效率
废水、废弃物回收的百分比
废水的污染浓度
包装材料回收的百分比
特定污染物的数量,例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氟氯碳化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组织在制定环境指标时还必须同时订出每一个指标必须达成的期限 。因此在制定指标时,组织最常感到头痛的问题不外是很难订出完成期限或无法订出各指标所应达成的指针,这些对于从未执行工业减废、缺乏基线资料的工厂而言,更感困扰 。因此,组织应在执行初始环境评审的阶段,对于比较显著的环境因素,即应着手收集适当的相关基线资料,例如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数量、频率,对于缺乏的资料尽快监督与测量以取得数据,并在制定指标时召集相关部门共同讨论可以改善的程度,才不至于在此阶段无所适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