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的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注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孙知微为成都寿宁寺画《九曜图》,他画好草图后因有事离开就叫弟子代为着色 。弟子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瓶子是空的,就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孙知微知道后立即指出他们弄巧成拙,因为该瓶是用来镇妖伏水的. 。
【典故】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宋·黄庭坚《拙轩颂》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批评场合
【近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画虎类狗
【反义词】歪打正着
【成语示列】孩儿系深闺幼女,此事俱是父亲失言,弄巧成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成语造句】
◎ 老舍先生说得好:"表现力强吗?人家不懂,不懂还有什么表现力可言呢?作品本身是教育人民的,可是因为土语太多,剧本没人演,小说读不明白,岂不弄巧成拙,反倒减少了宣传教育的效用么?"事实也是如此,"用陕北话拍摄的《陕北牧歌》,因为观众听不懂,不得不全部改为普通话重新录音;《春风吹到诺敏河》是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的影片,但是关内农民不能完全听懂东北话,因而减弱了影片的教育作用;《关连长》因为使用山东土腔遭到群众严厉的批评…… 。"
弄巧成拙的典故 弄巧成拙是一则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五灯会元》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弄巧成拙的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成语名称:
弄巧成拙
成语拼音:
nng qiǎo chéng zhu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批评场合 。
实用性:
常用
感情色彩:
贬义词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年代:
古代
成语解释:
【弄巧成拙的故事】 弄:耍弄,卖弄;巧:灵巧;拙:愚笨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反做了蠢事 。
成语来源:
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成语造句:
万一她觉得高攀不上呢?这岂不是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的典故
“弄巧成拙”比喻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反而做了蠢事,,亦称“弄巧反拙” 。
此典出自《宣和画谱》:“弄巧成拙,为蛇画 。”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 。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 。他画好草图以后,由于有事要到一个朋友家去,于是就把他的弟子们找来,对他们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我要出去办点事,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个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
这些弟子得到老师的信任,满心欢喜 。老师走了以后,他们就准备上色,可是,他们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着的水晶瓶是空的,他们觉得十分奇怪 。一个名叫童仁益的学生对大家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因为要去办事,一着急忘了画上 。我们给画上吧 。”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认真地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