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识是什么意思】是佛学用语 , 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种 , “末那识”是八识中之第七识 。译为意 , 意有思量之义 , 与前六识不同 , 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 , 它的作用是思量 , 即执着第八识 , 思量为自我 。
简介:是唯识宗所说八识中的第七识 , 窥基《瑜伽论略纂》卷十三详作讫利瑟吒末那 , 当译作“污染意”、旧译家译为“阿陀那识”、新译家译为“末那识” , 而以阿陀那为第八执持识 。此识在诸识的顺序上 , 排在第七位 , 故称之为第七识 。关于此识 , 学者所说不一 , 但均以之为妄识 , 视为众生迷妄的本源 。
佛教的第7识末那识是什么?和第6识意识有什么区别?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 , 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 。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 , 意识便同时俱起 。
此外 , 意识对内外之境 , 不分有形无形 , 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 有比知、推测的作用 。因此迷悟升沉之业 , 皆由意识而作 。现在心理学上 , 研究到前六识为止 。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 , 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 , 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 , 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 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 , 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 , 有其余势 , 以种子的形式 , 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 。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 , 以之为我 。实际上 , 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 , 现在心不可得 , 未来心不可得 。”此中本来无常 , 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 , 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 , 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 , 但因它执着自我 , 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
一、末那识
末那 , 为梵语manas之音译 , 意译为意 , 思量之义 。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 , 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 。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 意之识 ,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 , 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 , 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 , 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 。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 , 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 , 反之 , 则断灭烦恼恶业 , 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 , 故称染净识 , 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 , 微细相续 , 不用外力 , 自然而起 , 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 , 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 , 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 , 称为末那三位 , 即:(一)补特伽罗(梵pudgala , 即人)我见相应位 , 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 。(二)法我见相应位 , 为末那识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 。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 。(三)平等性智相应位 , 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 , 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 , 又于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佛果 。以上三位之中 , 前二位属有漏之位 , 第三位则属无漏之位 。又依成唯识论卷五载 , 末那识之存在 , 可引用入楞伽经、解脱经二种教说 , 及六种道理证明之 , 此谓‘二教六理’ 。二教 , 即:(一)入楞伽经卷九谓 , 思量之性 , 名意 。(二)解脱经谓 , 染污意恒时与诸惑俱生灭 。六理 , 即:(一)不共无明证 , 谓第六识之作用虽有间断 , 凡夫不共无明 , 则恒无间断而相续 , 故须有末那识 。(二)六二缘证 , 前五识以前五根为所依 , 以前五境为所缘 , 第六意识亦须有末那识作为其所依之意根 。(三)意名证 , 末那名意 , 因系恒审思量 , 故末那识必须恒存 。(四)二定差别证 , 圣者所入之灭尽定与外道所入之无想定有所区别 , 因灭尽定无末那识 , 而无想定有末那识之存在 。(五)无想有染证 , 修无想定而得生之无想天 , 虽无第六意识 , 但仍有我执 , 故须有末那识 。(六)有情我不成证 , 凡夫行布施等善 , 不会成为无漏 , 无法脱离我执 , 乃因有末那识之故 。
- 衣柜烤漆和免漆的区别是什么
- 平举哑铃练的是什么
- 寻回犬是什么意思
- 梦幻西游三个稀有宠物是什么意思
- 魔兽世界中侏儒族的由来是什么
- 煤气关了还有气味是什么原因
- 梦醒时分的含义是什么
- 魔兽霍华德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 审计服务的目的是什么
-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