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代鹅毛笔是怎么沾墨水的

1、鹅毛笔是用大型鸟类的羽毛制成的 , 以往大部分是从鹅的翅膀取下来 , 经过脱脂、硬化处理后即可削切笔尖 。
2、手工切割的鹅毛笔是书写西方书法的首选工具 , 比金属制笔更能产生不同的笔触跟韧性 。
3、鹅毛笔杆能吸附墨水 , 在书写时能因毛细作用而有持续供水的效果 。
墨水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对于墨水的起源 , 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用了这样的说法:“书写墨水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起就有了 , 用于古埃及和中国 。”这说法有着考古学上的依据 , 是经得起推敲的 。
今人根据对存世的写在古埃及纸莎草上的文字墨迹的分析 , 知道古埃及很早就使用墨水了 , 他们制造墨水的原料是炱和水 。可是 , 炱不溶于水 , 因此他们在使用这种墨水时要经常摇晃墨水罐 , 写字很不方便 , 字迹也不清楚 。后来 , 有人想出在墨水里掺进树胶 , 墨水变稠了 , 炱就不易析出来 。
也许是中国的植物和矿物品种要比埃及来得丰富的缘故吧 , 古代中国人虽然也使用烟炱制成的黑墨水 , 但同时还使用一些植物或矿物制成的彩色墨水 。如用茜红制成的红墨水 , 用靛蓝制成的蓝墨水 , 用赭石(即赤铁矿)制成的红墨水等 。
在中国人制作彩色墨水的种种原料中 , 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朱砂了 。这是一种绯红色的矿物 , 色彩鲜艳 , 经久不变 。古时帝王常用朱砂配成的红墨水在奏章上作批示 , 称为“朱批” 。以后这习惯传到民间 , 书评家在评校书籍时也往往用朱笔 。现在 , 教师批改作业一般都用红笔 , 或许就是当年这种习惯的延续 。
不过 , 炱也好 , 红赭石也好 , 朱砂也好 , 由于它们不溶于水 , 所以尽管在配制时可加上胶水 , 但也只适合毛笔等吸水量较大的笔书写 , 并不适用于西方后来发明的鹅毛笔、蘸水钢笔等的书写 , 而茜红、靛蓝等虽然可溶于水 , 但颜色容易褪去 , 日久字迹变淡 , 甚至会完全看不出来 , 也同样的不合适 。
显然 , 随着笔的进化和对书写要求的提高 , 人们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既容易书写 , 又不易褪色的墨水来 。100多年前 , 英国的利·斯蒂文森有了这个发明欲望 。
斯蒂文森是英国普雷斯顿一位药剂师的儿子 , 由于父亲职业的关系 , 他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 斯蒂文森观察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鞣酸遇到铁离子会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 如未成熟的苹果中含有较多鞣酸 , 用铁制小刀剖开后往往在剖面上或小刀上会有黑色显现 。斯蒂文森试着提取了一些鞣酸 , 将它与氯化铁溶液作用后 , 果然生成了颜色乌黑的黑色物质 , 而且 , 这种黑色物质可以牢牢地黏附在纸上 , 永不褪色 。
那么 , 是不是将鞣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在一起就能制成墨水了呢?
“还是不行!”斯蒂文森轻轻叹了口气 , 一仰身 , 躺在了床上 。因为这种黑色物质就是鞣酸铁 , 它并不溶于水 。也就是说 , 这样配制出来的墨水与炱配制的几无两样 。斯蒂文森并未中止他的发明探索 , 他身体躺在床上 , 脑中却在进行理性的思索 。
那一段时间 , 老斯蒂文森——他的父亲 , 对儿子的行动实在不明白:他常常躺一会儿 , 又翻身起来摆弄各种试剂 , 然后再叹口气躺到床上去……
如此这般 , 不知折腾了多少日子 。终于 , 在19世纪中叶的一天 , 斯蒂文森来到父亲面前 , 拽起他就跑:“父亲 , 我成功啦!”
面对桌上一瓶有着浅浅的淡绿色的液体和一些写着淡淡字迹的纸片及一些有着黑色字迹的纸片 , 听着儿子兴奋的叙述 , 老斯蒂文森明白了:儿子这些日子的折腾有了成果 。
原来 , 斯蒂文森想到 , 虽然鞣酸铁不溶解于水 , 无法使用 , 但鞣酸亚铁却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的 , 如用酸性鞣酸亚铁溶液作为墨水来书写的话 , 那么虽然它写出的字迹很淡 , 可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变成黑色的鞣酸铁 , 字迹就越来越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