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傻不傻

刘禅并不傻 。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 。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 。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
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而事实上,对于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按照常规,诸葛亮本应还政与刘禅 。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 。
不仅如此,还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象对待孩子一样提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 。后主刘禅不仅有肚量,而且很有头脑 。诸葛亮急于北伐,青年帝王刘禅头脑非常清楚,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
历史上真实的孝怀帝刘禅真的痴傻吗?历史中的刘禅从各种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后世评价都是个昏庸无能之人!刘禅自刘备死后,在位40年,除了前期支持诸葛亮北伐之外,几乎毫无作为刘禅前期,支持诸葛亮北伐,完全相信诸葛亮,其实这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
【刘禅傻不傻】如果按照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独揽大权,导致刘禅只能避其锋芒,隐忍吞声,那么诸葛亮死后,刘禅总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了吧?然而并没有,根据诸葛亮出师表和临终所托,刘禅中期阶段政务是交给蜀汉四相另外三位的(蒋琬、费祎、董允),又是做了甩手掌柜 。
董允死后,姜维率军在外,朝中宦官(黄皓为首)弄权,后期的刘禅根本无心支持北伐,也基本忘了父亲创业的目标,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道理抛诸脑后
如果说“乐不思蜀”是刘禅为了寻求保命的手段,但是以此来证明刘禅并非昏庸无能未免太牵强了,在位40年坐在龙椅上都没证明他精明能干,被俘虏了才凸显出来吗?那未免也太迟了 。
又有人可能要说,以蜀国的国力,换做谁都不行,要知道刘备当年只是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况能开辟一方疆土,刘禅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却碌碌无为,灭亡被俘,不是昏庸无能又是什么呢?
但要说刘禅是不是低能儿,是一个傻子,这个我倒不是很赞同,没有资料显示他是个白痴,也没有做什么白痴的事情 。
刘禅虽然昏庸无能,但有一个优点,比较听话,诸葛亮的话听,蒋琬他们的话也听,哪怕是黄皓的话也听,就算被俘,司马炎的话也听乖乖不闹事也不想家 。蜀汉早晚都是被灭 ,当三足鼎立的时候就决定了 ,那个时候打的是人口,资源,领土 ,换谁来都没用,刘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就是一个牛逼之主,其实 乱世他也做得相当不错了
刘禅傻不傻刘禅 - 简明演义传记

刘禅,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 。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后听信谗言,干涉军政,使得诸葛亮一次北伐无功而反 。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 。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 。
刘禅 - 历史评价
陈寿: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 。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师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 。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 。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的拖慢了北伐的进度 。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 。最后于263年亡国 。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 。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 。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据史料记载,刘禅知人善任,颇有其父遗风 。在接到魏延谋反的报告时,反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在魏延死后,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君主,刘禅有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虽说不一定正确,但从史书记载来分析,刘禅绝对不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昏庸低能 。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