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自相续什么意思( 三 )


假有无自性说,经部师是扩大了 。但自性有的基本原则,并未改变 。三世常如其性的一切法,在经部的现在实有论中,转化为潜在于现在的种子或旧随界 。此种子与界,虽不断的从种子而转化为现行,现行转化为种子,但依旧是不变的 。这点,唯识学者说得明白,名为‘自性缘起’,即色生色,眼生眼,贪生贪,有漏生有漏,无漏生无漏 。这样的因缘论,即是从一切有部析假见实得来的自性有,不过从三世常如而使之现在化而已 。自性有的原则,完全吻合 。依经部师,蕴、处是假的,而十八界是实有的 。相续和合的现行,都依于真实的界性 。《瑜伽论》在批评性空时说∶‘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补特伽罗,非无实事而有假立补特伽罗 。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 。若唯有假而无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 。’经部与瑜伽论者,禀承那‘假必依实’的天经地义,所以不能说一切无自性空而必须说‘自性有’的,假有的可空而自性有的不可空 。《解深密经》也这样说∶‘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名假安立(假名)自性差别乃至随起言说 。云何诸法依他起性?谓一切法缘生自性 。’在论到有自性与无自性时,即说∶‘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这分为假名安立与自相——即自性安立∶假名安立的,无自性、空;自相安立的,即是有自性了 。追求事物中的根元,看作实在的,依此而成立世出世一切,都是‘自性’论者 。又如《楞严经》说∶‘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无自体?’这是自性论者的另一面目 。在万化中,终必有一个真实自性而不是假的,这即是‘自性’的意义 。一般的宗教与哲学,无不从此自性的老路而来!
《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这是《中观论》对于‘自性’的具体说明 。佛法说缘起,除了极端者而外,谁都承认,但总觉得是诸法自性有,由众缘的和合关系而发现 。若依中观的看法,自性与缘起,是不容并存的 。有自性即不是缘起的,缘起的就不能说是自性有的 。因为,若法要由众缘和合而现起,即依众缘而存在与生起;承认由众缘现起,即等于承认是作法 。‘作’,就是‘所作性故’的作,有新新非故的意义 。若主张有自性的,即不能是所作 。因为自性有即自有的,自成的,自己规定着自己的,这如何可说是作法?缘起是所作的,待它的;自性是非作的,不待它的 。二者是彻底相反的,说自性有而又说缘起,可说根本不通 。佛说无常,即显示缘起是作法,否定了自性的非作性;凡是缘起即是和合的,如补特伽罗是依待五蕴等而假立的,所以佛说诸法无我,即否定了自性的不待它性 。无常无我的缘起论,即说明了诸法的无自性 。
但如此的自性,表现于学者的思想体系中,依佛法说,这都是分别的自性执 。众生生死根本的自性执,应该是众生所共的,与生俱来的俱生自性执 。这是什么?不论外观内察,我们总有一种原始的、根本的、素朴的,即忠不是而依然顽强存在于心目中的实在感,这即一切自性执的根源 。存在的一切,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认识存在时,本来也带有时空性 。不过根识——直觉的感性认识,刹那的直观如此如此,不能发见它是时空关系的存在,也即不能了达相续、和合的缘起性 。这种直感的实在性,根深蒂固的成为众生普遍的妄执根源 。虽经过理性——意识的考察时,也多少看出相续与和合的缘起性,而受了自性妄执的无始熏染,终于归结于自性,而结论到事物根源的不变性、自成性、真实性 。因为自性是一切乱相乱识的根源,虽普遍的存在于众生的一切认识中,而众生不能摧破此一错误的成见,反而拥护自性——元、唯、神、我为真理 。总之,所谓自性,以实在性为本而含摄得不变性与自成性 。西藏学者有说自性的定义为∶不从缘生,无变性,不待它,大体相近 。自性的含义中,不待它的自成性,是从横的(空间化)方面说明;非作的不变性,是从纵的(时间化)方面说明;而实在性,即竖入(直观)法体的说明 。而佛法的缘起观,是与这自性执完全相反 。所以,自性即非缘起,缘起即无自性,二者不能并存,《中论》曾反覆的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