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初一数学方法技巧( 二 )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 。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 。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 。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 。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
5、 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 。课下做题也都会 。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 。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 。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
怎样学好初一数学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多提问,多做题,如果有不懂的,就单独问老师 。数学就ok了!呵呵,初一数学挺简单的,至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课外班,还是不要参加的好 。那些东西没多大用,反而在浪费时间
学好数学的诀窍: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数学不止是会写,还要会说,会回答各种问题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向近千名少年数学爱好者讲述学好数学的诀窍 。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工作就是数学家有自己的想法,经过一番埋头苦算后证实这一想法,它是一门单兵作战的科学 。而在这次论坛上,不论是数学家还是一线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否定了这一看法 。
著名数学家丁伟岳院士现身说法 。他读中学时,老师讲授开平方的方法,他不满足,干脆按照这种方法类推,居然找出开立方的方法 。“不要等着老师提问,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给自己提问题 。”他说 。
张景中院士有同样的体会 。上世纪50年代,他在北大读书 。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经常展开各种讨论 。讨论中各种思想交叉碰撞,不经意间迸出智慧的火花 。
在学习数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状况:想得清楚的一些问题,却说不清楚 。张院士说,美国的学生如果想学明白哪门课程,教授就会建议他申请教这门课程 。“能给别人讲明白,自己也就明白了 。”
上世纪50年代的北大数学系考试采取口试的方法,与美国教授的建议颇有类似之处 。张景中院士回忆,老师会准备许多题目,让同学们抽签,每人有45分钟的准备时间 。学生在黑板上把题目讲解清楚,听众就是老师,同时也是评委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周沛耕赞同两位院士的教学方法 。“学数学有两个层次:听懂别人的话是第一层次,而悟出,即能让别人听懂自己讲是第二个层次 。”
悟出,可以让数学爱好者更上一层楼:学会独立思考的乐趣 。
周沛耕老师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女学生:读初二时成绩一般,那年暑假,她认真阅读了一本数学书 。结果开学后不久,她在市里的比赛中获了奖 。这样一路努力下来,她摘取了一项国际大赛的金牌 。
这位女同学在总结经验时说:“我不属于聪明型的,有时别人听明白老师的课,我就不明白 。但是我一定要自己搞清楚,尽量不问人 。我读的书也并不多,可只要读书,我就一定要读懂 。”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数学理事会理事长李忠认同这位女同学的做法:“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易问别人怎样做题,试着享受自己得出答案的快感 。”
李忠教授曾经向一位国外数学家请教他成功的窍门 。这位数学家回答——“耐心” 。
著名社会活动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其所著《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单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更广泛地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也说:在未来的世界,财富将首先依赖于人们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希望的世界,这两位著名人物的话告诉我们,随著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降临,学习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现在的中学生,将要在二十一世纪大显身手,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我们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又要逐步学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