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上一句是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介绍:
1、释义:学业因勤奋而精通,却能在玩乐中荒废;事情因反复思考而成功,却能在随意中毁灭;
2、出处:《劝学解》;
3、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昌黎,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
“行成于思毁于随”前一句是什么?前一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 。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进学解》,选段原文如下: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白话文释义: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 。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 。
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 。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 。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进学解》这篇文章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
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 。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 。“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 。“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 。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 。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 。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 。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 。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 。
行成于思毁于随上一句“行成于思,毁于随”上一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劝学解》 。意思是: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反复、独立的思考、深思熟虑,而毁于跟随他人,随随便便 。
本句话全文为: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翻译为: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 。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 。
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