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写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联想 。作者从仆碑上尚可辨识的“花山”之“花”字,今人误读为“华实”之“华”,从而联想到古籍,“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 。因而又进一步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对待传闻要“深思”而“慎取”这个提法,也很精辟 。它对学者整理和研究古籍,鉴别其真伪,恢复其本来面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
从“四人者”至篇末 。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 。
从以上五段简略地叙述和分析里不难看出,本文虽以游记命题,但所写重点却不在于记游,而在于写作者在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并着重写了两点:一是写华山山名的本末;一是写游览华山后洞的经过 。
写华山山名的本末时,从今人对“花山”读音之误,联想到对古籍的以讹传讹,从而指出对古籍要持“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
这既是对当时学者的劝勉,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治学态度的写照 。王安石在治学方面,就颇多创见,不为前人之见所束缚 。
比如他与门人一起修撰《诗》《书》《周礼》三书的经义和《老子注》等书的注疏,以代替汉儒以来的章句之学,就是突出一例 。
再如他写的咏史和怀古诗,也多半一反常人之见 。在《商鞅》诗里写道:“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诗意:如今的儒士不要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
在《贾生》诗里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诗意: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这些都反映出他的新见解 。这些见解,又都是为他打击旧党,推行变法革新服务的 。因而也可以说他变法革新的理论和实践,就正是他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深思而慎取”的结果 。
写游览华山后洞的经过时,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而游者也随之越来越少的情况,进而论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要想看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必须有一个不畏艰险,一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可资凭借的外界条件 。
他这种力图精进,永攀高峰的精神,同他后来在变法革新中所表现的不怕围攻、百折不回的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 。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同他的变法革新,虽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然而却也能给人以有益启示和鼓舞 。
本文的写作技巧也是比较高明的 。既然本文的重点不在记游,而在写游览中的心得体会,所以在材料的取舍上,行文的组织安排上,是颇费一番切磋琢磨之功的 。作者在记游中,处处为写心得体会搭桥铺路,使记游与心得体会十分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 。
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看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奇 。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 。它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 。
作者突现出“华山”,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可以设想,倘若读者不了解褒禅山就是“华山”,那么文章题为《游禅山褒记》,而下面所记的,也就是与“华山”不可分割的华山前洞、华山后洞,便失去了根基,而令人不可思议 。
随之游览华山后洞,从而发表议论也将成为不可能 。所以首句把“华山”突现出来,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它对全文来说,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 。
然而作者又不特意去就“华山”而论“华山”,却以考究褒禅山命名由来的方式来突现它,这就更显得自然入妙了 。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无懈可击;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
该文是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的特点,所以作者在记游中写什么,不写什么,以及怎样写,也是经过周密考虑,严加取舍的 。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由于都不是所写重点,所以都一笔带过 。
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特别是写游华山后洞作铺垫过渡的 。详其所详,略其所略,对所写重点游华山后洞,则刻意作了较为细致地记叙 。
作者先写华山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虽好游者不能穷;次写入之愈深,进之愈难,见之愈奇;次写怠而欲出者声张出洞,同游者遂与之俱出;次写入之愈深,记游者愈少;次写既出之后,有人责备怠而欲出者;次写作者悔恨随怠者而出,不能极尽游览之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游览华山后洞的全过程 。
- 道系是什么意思 和佛系的区别
- 明矾的危害
- 青瓜的功效有哪些
- 男性滴虫尿道炎症状有哪些
- 求重庆地道的干烧耗儿鱼做法
- 脑血栓患者应该吃什么
- 西芹怎么切,你知道吗?
- 意外的经典语录
- 狐狸和葡萄明白了什么道理
- 道路运输资格证怎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