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
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话,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哪些经典语录?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 。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
知性先天的可以做到的,永远无非是预先推定一般可能经验的形式,而既然不是显象的东西就不可能是经验的对象,所以知性永远不能逾越感性的界限,只有在感性的界限内部对象才被给予我们 。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
康德的名言一直以来被很多人所引用,因为其所具有的含义与哲理十分深奥,经常引人深思 。
我最喜欢康德说的一句话,”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所以,不要再去抱怨每天有多么忙,毕竟,你忙说明你过得充实 。
康德都有哪些哲学学说_百度知道求解首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之中,阐明了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确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可能还是不可能,以及规定源流、范围和界限 。但是康德于第二版序之中,反而不是着重于进行理性批判的条件,而是改变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新概念,导致康德发动了哲学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导言中,康德提出了全书的总纲:纯粹理性的总任务是要解决“先天的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并按这总问题细分了以下的四个问题:1数学如何可能?2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康德把全书大致的分为了五部份:1先验感性论2先验逻辑论3先验分析论4先验辩证论5先验方法论先验感性论主要是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性知识(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两大要素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现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知识,同时,空间和时间也是数学知识的先天直观形式先验逻辑论的阐明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自然科学的知识,因而必须有一门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先验逻辑来探讨知性的结构及其运用于经验对象时的各种原理 。先验逻辑立足于知识与对象的关系,即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形式,这标著辩证逻辑在近代的萌芽 。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阐明了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是自然科学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和条件 。在概念分析论中,通过对知性判断中的逻辑机能的分析 。而先验分析论当中的原理分析论主要阐明了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于现象的法规 。先验辩证论(幻相的逻辑)主要阐明了理性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现象去认识的本体,由此产生的作为自然倾向的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康德在先验辩证论的导言之中指出,理性这种推广能力由于要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 。先验方法论首先阐明,纯粹理性的经验使用虽然有正确的使用法规(知性的先更原理),但其理论的(思辨的、先验的)懊用却没有法规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方法(从定义出发的独断论、从正反两方争辩并互相证伪怀疑论方法、还有假设和证明的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加以训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粹理性的扩充到可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的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 。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 。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而时间和空间在康德看来是两个先天特殊的概念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想像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经验 。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 。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 。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 。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 。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 。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 。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其学说用其自己的说法乃是主要回答四个问题:1、我能认识什么?2、我应该想什么?3、我希望什么?4、人是什么?
- 长期喝蜂蜜水有什么好处
- 去云台山旅游应该注意什么
- 双胞胎在日本为什么不吉祥
- 康恩贝旗下有几个品牌
- 番石榴茶的功效有哪些
- 丝毛梗吃什么好 丝毛梗食用狗粮推荐
- 家有蚂蚁什么预兆
- 什么是独立结构
- 鸡肉做馅和什么搭配好
- pte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