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

开篇的那段话写的太好以至于整本书都几乎成为其注脚并且是不完全的注脚 , 贯穿整本书的心理描写和对比并不能彻底将这同情的差别表现出来 。作为主人公 , 东尼的懦弱和同情表现的极好 , 书的第四章将场面和心理的穿插写到了极致 , 然后就开始是下坡路 。茨威格选择了一条深刻挖掘的道路 , 却满足流于情节的表面 , 没有让东尼经历真正的心灵考验就直接将他推向了请求宽恕的道路 。茨威格选择这个题材同时作为长篇小说的中心和线索 , 注定了这小说不能伟大 。
《心灵的焦灼》书评看这本书 , 是由人推荐 , “比PUA更可怕的 , 是救世主的爱情 。”推荐语上如此写着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它使我如同书中的男主人公一样 , 被牵制着 , 沉重得呼吸不过气来 。
霍夫米勒 , 无疑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 , 他在最后一刻还想着要拯救艾蒂丝 , 即使他已被艾蒂丝疯狂的爱恋困扰着 , 一面挣脱一面又给予希望 , 同情心的矛盾 , 在霍夫米勒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
艾蒂丝 , 一个残疾女孩 , 身体上的打击使她无法正视别人的目光 , “我不需要你的同情!”这是艾蒂丝心中害怕被嫌弃的表现 , 可上天却又赋予了她强烈近乎神经质的情感 , 霍夫米勒对她温柔 , 她把这看作是爱意 , 并因此萌发 。这应该是正常人的表现 , 可她偏偏又害怕失去 , 害怕被遗弃——最终她先遗弃了自己 。她想要的 , 不是霍夫米勒 , 而是他身上无止境的给予 。
柯斯法瓦克 , 一位历经风霜的可怜老人 , 他年轻曾欺骗他人 , 因此由一位犹太人变成了一位“贵族” 。他也因同情心娶了一位单纯的女子 , 并拥有了艾蒂丝 。我一直对柯斯法瓦克挑不出过错(如果不算他年轻的行径) , 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的女儿 , 为了女儿 , 他不惜反复地恳求霍夫米勒 , 只是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好过 。正如书中霍夫米勒所说“我同情这老人家比可怜的姑娘还多” , 风烛残年 , 女儿是他唯一的希望 。
康铎 , 是艾蒂丝的医师 , 艾蒂丝的家人尊重他 , 因为只有他还能忍受治疗艾蒂丝的病 , 作为一名医生 , 他是尽责的 , 他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名病人 , 即使他知道艾蒂丝的希望渺茫 , 却依旧没有扔下残疾女孩和她可怜的老父亲 。同样 , 康铎医生在书中和同情心泛滥的霍夫米勒形成对比 , 霍夫米勒的同情 , 更像是一种危险的宠溺 , 而康铎的同情 , 是恰到好处的 , 他娶了一位盲人做妻子 , 却并未让她感到恐惧 , 感到空虚 。
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 悲剧得明显 , 使我过早就猜出故事的结局 , 但书中的描写弥补了这点不足 , 今年目前看过的作品中 , 《心灵的焦灼》描写是最具感染力的 。
此外在后记还了解到了本书的创作背景 , 作者茨威格的一些生平 , 一定是经过了某种事情 , 写出来的文字才令人称赞 。
茨威格文集5 ——心灵的焦灼茨威格在谈到自己写作的成功 , 曾这样解释: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 , 脾气暴躁 。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拖延的段落 , 都要我生气;....对别人作品里拖泥带水、冗长繁琐的东西深恶痛绝 , 势必在自己写作时以此自儆 , 教育自己特别警惕 。
也因为这个原因 , 茨威格长期以来只写中短篇小说 。这部《心灵的焦灼》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
读这部长篇小说 , 更能检验他的写作原则 。这是一部情节相当简单的小说 , 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无聊的驻地生活中 , 偶然闯入当地富豪卡克斯法尔伐的家庭生活 , 结识了卡克斯法尔伐的残疾女儿艾迪特 。少尉同情艾迪特的不幸 , 艾迪特爱上少尉 , 少尉无法给出同样的爱情 , 惊慌逃离 , 导致了这一家的悲剧以及少尉一辈子的悔恨和内疚 。对 , 情节简单 , 线索单一 , 没有当下言情剧中必备的绝症、出轨、骗婚 , 但读起来一样的扣人心弦 , 欲罢不能 。真的和茨威格说的“一页页读过去 , 情节始终高涨不衰 , 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 , 叫人踹不过气来 , 给人充分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