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即楷,以点画作为基本形质,要求每一笔的起、行、收都笔笔到位,干净利落 。
起笔的关键是如何发笔,发笔的关键是迅速落笔、折锋、铺毫,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要求是达到把聚拢的笔毫铺开,万毫齐力 。
行笔过程中,一要继续铺毫,二要有提按,三要用逆势,即“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收笔时要求笔笔送到,具体有送到即止和送到后一顿作结或启动下一笔两种方法,前者常用于短笔画的收笔,后者多用于长笔画的收尾 。
二、使转使转即笔画间的映带关系,是楷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手段,是楷书作品稳中有变的前提 。
楷书和行草书不同,笔画间的使转常表现在笔画间断开的地方,即所谓的“笔断意连”,清代桃配中认为:〔真用盘纤(使转)于虚,其行也速〕意思是说,楷书的使转用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了前后连贯,使转处的运行要快 。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帖时必须深入体味每个点画间的往来关系,在临习中把笔势写出来《灵飞经》中小部分字,如“为”有行书笔意,容易看出其使转过程,但大多数字的使转关系还须读者细心观察才能体会得到(如图)
三、提按对提按一法,要从两方面去理解,简言之,即‘提按二者,可分而不可分’(沈尹默语)所谓‘可分’即一般所说的要写细一点时就提,写粗一点就按 。
如“神”字笔画粗细悬殊,就是依靠提按的不断转换而实现的 。
但仅仅如此理解提按是浮浅的,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不可分’的一面 。
清代刘熙载《书概》指出: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
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姑能免堕、飘二病 。
他不但点明了用笔按时须提,按中有提,提时须按,提中有按,这一提按之大义,还指出了提按结合才能避免死板或轻飘的笔病 。
因此,我们必须细心体味提按“不可分”的道理,把它贯彻到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 。
可以这么说,明乎提按,于书法思已过半 。
《灵飞经》点画灵动而遒劲,提按自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如图)
四、顿挫顿挫主要用在笔画的转折处,是调整笔锋过程中的动作 。
在笔画转换行走方向时,通过对笔锋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转向,有加刀挫一般,使点画转折处既有骨力,又气脉通畅,好比一个人的关节一样 。
顿挫法隶属于调锋法,因其重要性,故单独列出(如图)
五、调锋初学书法者常常因为动辄写出软弱扁薄的偏锋而伤脑筋,束手无策 。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由于他不懂得调锋所致 。
调锋法主要在笔画行走转向时使用,如竖弯、横折等笔画的转折处 。
以横折为例,我们知道,写横画时,笔向右行,锋却朝左 。
写接下来的竖画时,笔向下行,从中锋这一要求来说,锋必须完全朝上 。
这就需要我们在横竖交接的转折点调换 。
【如何练好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
调锋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写横画的过程中,笔锋送足,再轻轻一提,使笔锋挺直,在纸平面上没有任何方向,再下按写竖画,笔锋在这时通过“朝左→无方向→朝上”的转换便顺利地调整到位了(如图) 。
陈簠斋在《习字诀》中所说的“转折即同另起一笔,不是断开,只是换法”就是这个道理 。
我们常说书法要“八面出锋”才能变化无穷“八面出锋”的关键是每一次转换都要把笔锋调整到没有任何方向 。
六、铺毫铺毫的目的是为了能万毫齐力,点画骨肉相称 。
能提按顿挫,能调锋,才能毫铺纸面而不至裹束僵弱 。
铺毫一法,在书写《灵飞经》之类的小楷时尤其显得重要 。
许多人以为小谐笔画细,仅用笔尖描画就能奏效 。
事实上,这样写出来的小楷常会干枯而无血肉,骨气荡然无存 。
正确的写法应该力求笔锋着纸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逆涩而行,不但较粗的点画一如“不、子”要这样,较细的点画如“券”的前五笔也要丰满圆润 。
(如图)
七、迟速唐代欧阳询说: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见《传授诀》一般地讲,行笔慢的好处是点画凝重浑厚,缺点是容易写得痴迷迟钝;行笔快能使点画明利爽健,而易带来的弊病则是轻薄浮滑 。
因此,单方面地强调“迟”或“速”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二者结合 。
正如刘熙载《书概》所云: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 。
- 黄钻如何开通
- 如何练好英音
- 如何练口语
- 如何练两边排骨那里的肌肉
-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育学
-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 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灯光师
-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面包师傅
- 如何成为一个习惯优秀的人
- 如何拍出具有赛博朋克质感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