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是什么地方的特产( 四 )


用铁片做手提 , 外凹中凸边高二公分 。手铲将面糊摊入手提 , 一起入油锅 , 炸面糊熟至五成 , 脱手提漂浮 , 翻过 , 炸如此数次两面火色均匀即可食之 。
但买者多有不忍吃的 , 颜色太金黄可爱 , 吃在口 , 又不忍细咬 , 半囫囵下肚 , 结果有烧了心的 。
临潼人炸的糊塌味最佳 , 油锅前常围满人 , 便有一光棍只看不买 , 张大口鼻吸味 , 竟肥头大耳 。
7、壶壶油茶
深夜 , 城镇小巷有一点灯的 , 缓缓而来 , 那便是卖壶壶油茶 。卖者多老翁 , 冬戴一顶毡帽 , 夏裤带上别一把蒲扇 , 高声吆喝 , 响遏行云 。
所谓油茶 , 即面粉、调料面加凉水搅成稠糊 , 徐徐溜入开水锅中搅拌 , 匀而没有疙瘩 , 再加入杏仁、芝麻、籼米 , 微火边烧边搅 。再加入酱油、盐面、胡椒粉、味精 , 微火边烧边搅 。完全要用搅功 , 搅得颜色发黄 , 油茶发稠 , 表面有裂纹痕迹才止 。
所谓壶壶 , 即偌大的有提手有长嘴的水壶 , 为了保温 , 用棉套包裹 , 如壶穿衣 。尤在冬日 , 其臃臃肿肿 , 放在那里 , 老翁是立着的壶 , 壶是蹲着的老翁 。
夜有看戏的、跳舞的、幽会的 , 壶壶油茶就成为最佳消夜食品 。只是老翁高喊:“热油茶!烫嘴的油茶!”倒在碗里却已冰凉 。
8、乾县锅盔
关中八怪之一:烙馍像锅盖 。盖为平面 , 盔为凸形 , 且硬 , 敲之嘭嘭 , 如石如铁 。一年 , 有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 , 中途下冰雹 , 皆蛋大 , 砸死许多鸡羊 , 少年头顶锅盔 , 有安全帽之功能 , 行十里路 , 身无伤损 , 馍无破裂 。坚硬 , 食之却酥 , 没牙的老人尤其喜爱 , 窝窝嘴嚅嚅而动 , 愈嚼愈出味 。
用料简单 , 若面粉十斤 , 水便四斤 , 碱面七钱 , 酵面可夏七两 , 冬斤半 , 春秋一斤 。制法也简单 , 却必须下苦力 , 按季节掌握水温 , 先和成死面块 , 放在案下用木杠压 , 使劲压 , 边折边压 , 压匀盘倒 , 然后切成两块 , 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压 , 再使劲压 , 直到人大汗淋淋 , 面皮光色润 , 用湿布盖严盘性 。
性起 , 面块分成每块一斤多重的面剂 , 推擀成直径七寸 , 厚约八分的圆饼 , 上鏊 , 三翻二转 , 表皮微鼓即熟 。锅盔铺里 , 卖主称馍不用手折 , 而以刀割 , 刀是长叶马刀 , 割是斜面削割 , 大显大家风度 。历来卖锅盔的未遭他人抢窃 , 刀具使一切歹人生畏 , 锅盔也随时能够当盾 。
据乡里传 , 锅盔为古军人所创 。极是 。
9、圪坨
圪坨 , 陕北语 , 关中称麻食、猴耳朵 。以荞面为料 , 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 , 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 。圪坨煮出 , 干盛半碗 , 浇羊肉汤 , 乃羊腥圪坨 。
吃圪坨离不开羊肉汤 , 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 , 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 。圪坨是一种富饭 , 羊肉汤里有什么好东西皆可放 , 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热愈香 。但食之过甚则伤胃 , 切记 。
10、甑糕
甑糕 , 用甑做出的糕也 。甑为棕色 , 糕有枣亦为棕色 , 甑碗小而粗瓷 , 釉舟为棕色 , 食之 , 色泽入目 , 合谐安心 。
做甑糕在四关:一泡米 , 米是糯米 , 水是清水 , 浸一晌 , 米心泡开 , 淘洗数遍 , 去浮沫 , 沥水分 。二装甑 , 先枣子 , 后米 , 一层铺一层 , 一层比一层多 , 最后以枣收顶 。三火功 , 大火煮半晌 , 慢火煮晌 。四加水 , 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 , 使枣米交融 , 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 , 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