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二 )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
2词中用典:⑴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⑵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行径 。
⑶刘义隆: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⑷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
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
⑸佛狸祠:现实如故,百姓麻木 。3主旨: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
《登高》1诗歌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
2诗歌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常用术语:典故: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婉约,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
意境:诗人的“情”与“理”,事物的“形”与 “神” 。4近体诗知识: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 。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
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 。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
5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内容?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 。
2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40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高中部分(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