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片尾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 )



在我看来,他有着跟裴魁山一样的共性,就是既然得不到,既然没有满足我的利益需求,那你也别想好过!加之铜匠后面贪婪本性的流露,着实把人性来了个360度大转弯的刻画!

当他知道自己冒充“吕得水”老师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以及有更多可得机会的时候,他原本憨厚老实、本分的特征全部崩塌,此时的他,只想着怎么给自己“捞”更多的利益,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好人学坏易,坏人学好难”,利益面前,最能考察一个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能够抵制住诱惑,以及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

—— 周铁男

性格耿直,脾气火爆,一直以为他会是那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后面因在特派员的保卫枪支威逼下,展露了表面看似无所不能,什么也不怕的包裹下的懦弱 。

如果说前面为了求得一命而迫不得已拜倒在特派员警卫的枪支下,那么后面看到一曼被特派员警卫强暴,他的看之任之,以及说服校长女儿佳佳嫁给铜匠的事实,都足以说明,他的内心并没有他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强悍!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通常表面看上去很强悍的人,都有一颗脆弱的心!”

—— 孙佳佳

孙校长的女儿,因为年纪尚小,涉世未深,所以至始至终,她都是那个坚持说真话的孩子!她规劝过自己的父亲不要再撒谎,却终归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后面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把她的幸福搭了进去,要她嫁给铜匠! 好在铜匠的妻子来搅场,才解放了她!

PART 3

反应生活,也反应人生,它如一面镜子一样把所有我们不曾窥探到的生活都映射出来!它既是别人生活的反应,也或许是我们自己生活的映照 。

我很喜欢快接近尾声时对“学做人”三个字的特写,我认为它应该是对该主题的强调,更认为这是在提醒我们,无论你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背景,做事前一定要先学会做人,这样,才不枉今生以人的名义活在这个世上!
驴得水有什么意义一
“《驴得水》是今年最佳国产影片 。”恩,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 。类似这样的追捧已经多到令人肉麻的程度,感觉有必要出来唠唠,因为它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好 。
不可否认,这部的立意确实犀利 。全片火力全开,对知识分子加以无情的讽刺与鞭挞:先是空饷的利诱,继而是官威的压迫、再是枪声的震慑 。让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 。随着故事的推进,强权体制和异化环境将里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诸如尊严、美、理想和勇气一一剥夺和摧毁……
这显然是很多人追捧《驴得水》的原因 。然而这样一部看上去“言之有物”的,表达的方式堪称灾难,追求“物”的企图心也过于明显 。
说它表达失范倒不是嫌弃它满是话剧腔不够“”,我对本体性没有过于执着的追求 。剧作结构本身就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结构之分,可见其对于姊妹艺术的借重 。很多带有明显戏剧风格的也不乏成功之作,像《十二怒汉》和《杀戮之神》皆在此列 。
《驴得水》的致命伤不在其改编的缺陷,而在于它违背了艺术创作需要提纯和过滤的基本规律,与其说它是一部,不如说是一场粗暴的人性丑恶实验与展览,极易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 。
欣赏这部尤其是后半段的观感,就好像有个人在摁住你的头,让你不容拒绝地细看人性的种种丑恶,还不无得意地问你:“我是不是很深刻”这种拿“深刻”当大旗,堂而皇之地冒犯观众的做法,也能博得满堂彩 。只能说明我们对于“深刻”的需求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

创作者对于“深度”的刻意追求,集中地体现在剧作风格的突然转向上 。上半场还是一出讽刺喜剧,下半场就成了人间悲剧 。有评论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鼓掌叫好,殊不知影片前后风格的分裂即削弱了喜剧讽刺的力度,又减轻了悲剧结局的分量 。
忽视故事的整体建构和人物内在的运行逻辑,沉溺在架空的时空背景中玩弄概念和符号,其结果就是那一声枪响——拼了命地想制造意味深长,却掩盖不住的刻意空洞 。如果说《狩猎》结尾的“回马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驴得水》里的枪响则刚好相反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
“喜剧可以分很多种,有的是人物言行可笑,有的是事情可笑,有的是这事情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可笑 。”冯小刚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驴得水》的笑点在表层是一些无足可观的“荤段子”,这在段子手辈出的年代实在不算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