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 。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 。
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 。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 。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 。
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 。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 。
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
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 。
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 。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
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
《登楼》的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和其四翻译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翻译
- 哀江头杜甫翻译和赏析
- 杜甫月夜翻译并赏析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翻译
- 狼三则之三篇翻译
- 农夫殴宦文言文翻译
- 矛与盾文言文翻译
- 何异断斯织乎的翻译
-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