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章插图
位列三公,在古代可以形容一个人很有能力,在朝堂上前途无量,同时也昭示着此人是朝廷重臣 。
中国古代封建史漫长而悠久,“三公”这个称呼,也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朝代,“三公”所指代的官职都各有不同 。
那么,“三公”在不同朝代具体是指的哪三个职位呢?
或许一提到“三公”,我们会首先想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三公九卿 。继而会想到首创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制度层面来讲,的确是是秦朝开了先河,但是追溯“三公九卿”的根源,从夏朝也能看到痕迹 。
《礼记》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 。言使能也 。”
可见,从夏朝开始,已经诞生了三公九卿的概念,甚至这一概念也被放到朝堂官职中,且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章插图
到了商周时期,“三公”也同样被重视和提起 。根据《史记·殷本纪》所记载:“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
这里的西伯昌,就是西周的创始人西伯侯姬昌,包括后面他有雄厚的实力讨伐商纣,也离不开他本身位于“三公”的地位 。
周朝建立之后,除了周天子之外,朝堂设“三公六卿” 。《尚书·周官》记载:“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 。”
到了这里,“三公”所指代的就是太师、太傅和太保 。除了保障“三公”处理朝廷政务最高官职的权力外,还下设“六卿”,负责帮助“三公”打下手 。
到了春秋战国,“三公”不管是职位还是实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
春秋时期,由于各诸侯国自发改革,之前“三公”的职权不再依旧沿用,“太保”被摒除于三公“行列”之外 。
而太师、太傅仍然存在,却不如同以往掌控实权,对于掌权这块来说,含金量委实有些缩水了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章插图
而到了战国时期,“三公”所指代的职位有了新一番的改头换面 。
原来的太师、太傅、太保全都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司空、司徒 。
这时候的“三公”,貌似也并不能拥有最高的权势和地位,如《通考》所记载:“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 。”不同的职责,掌管着各自不同的领域,“三公”也有各自的专责 。
然后就到了秦朝 。秦朝时的“三公”,就是指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官职可以说是朝廷权力的中枢,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
西汉是以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
西汉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正式设立大司马,一般大司马这个官职兼挂大将军的名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他们本来是大将军,后特加号“大司马”;
还有历经汉昭帝、汉宣帝多朝官拜大司马的霍光,人们提起他都尊称一声“大司马大将军”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三公”的权力谁最大而言,汉朝是不稳定、且时常转移的 。
汉初当然是丞相权力较大,到了汉武帝时,他由于宠信外戚和近臣,丞相的实权向大司马职权上过渡和转移 。
汉成帝时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并列为“三公” 。
到了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虽然随着统治者的权力下放倾斜度不同,导致“三公”手中的职权也各不相同 。
但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共同点是:他们哪怕手里没权,也享受着十分优厚的待遇 。
譬如东汉末的袁绍,他是有名的家底厚,为啥家底那么厚呢?别忘了他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号,他袁家“四世三公”,有四代人都做过“三公”,这是怎样荣耀和有权势的家族?所以家底厚也情有可原了 。
三公九卿是什么朝代的制度 在不同朝代分别指代哪些职位

文章插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轮廓,这一阶段虽然朝廷仍然设置“三公”,实权却已经逐步实现向三省的转移 。
所以这时候的“三公”,一般都是闲职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地位级别和待遇变化都不大,只是实权变得少之又少 。
到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诞生与完善,逐渐取代了三公九卿制,但是“三公”依然存在 。隋朝虽然还设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却参与朝政的比例并不大,多限于礼乐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