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勃的故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这话的意思是: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 。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 。
王勃借冯唐与李广的遭遇为自己怀才不济而忧郁,先说说王勃的故事,王勃是唐朝初年一个很有才华的文学家,6岁就能写出流畅的文章,9岁时就能写文章纠正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 。
16岁参加科举考试就中选,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是当时朝廷最年轻的郎官,活脱脱一个神童的形象 。
王勃想进入仕途的功名心非常强烈,曾经通过他人给唐高宗写了一篇叫《乾元殿颂》的文章 。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辞藻华丽、文笔流畅,唐高宗看过之后赞不绝口,连称当时仅16岁的王勃为奇才,所以王勃年纪轻轻就能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人合称为初唐四杰 。
文章插图
以王勃的才能,能得到皇帝的称赞,将来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后来王勃成为沛王李贤的修撰,就是负责编撰史书的官员 。
但是王勃做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有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借此讨伐英王的斗鸡 。
古代的檄文是用于战争中来讨伐敌人的,比如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名字叫《为袁绍檄豫州文》 。
把曹操大骂一顿,甚至把曹操的祖先也给骂了,这种檄文是用于战争,为自己出师找名声,并且污名化敌人的 。
但是王勃把檄文用于沛王和英王之间的斗鸡,斗鸡本来就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贵族活动,王勃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把自己的才能用在了歪门邪道之上 。
所以当唐高宗知道这事后,认为王勃在两个皇子之间挑拨离间,为了讨好贤王居然污名英王 。
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尽管王勃很有才能,但唐高宗在勃然大怒之下,直接把王勃给贬了官 。
文章插图
王勃原本有强烈的功名之心,就这样失去了仕途机会,王勃为沛王写檄文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讨好上级的行为 。
虽然王勃很年轻,但明显在政治上是一片空白,不够谨慎,不应该参与这种事,这不是王勃的才能不够,而是王勃的品行不端 。
从这事就能看出,即使唐高宗没有处罚王勃,王勃在将来也不可能有作为 。
要知道英王李哲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旦,后来做了两次皇帝,他这讨伐未来皇帝的行为,同样是政治错误,一样得不到重用 。
但是王勃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把自己怀才不遇理解为时机和命运不好 。
王勃后来还犯了个错误,就是窝藏官奴,后来又担心事情泄露,并杀了这个官奴,再一次犯罪,彻底地宣告了仕途的结束,最终,王勃在南海溺水而死,年仅27岁,一代才人就这样去世 。
二、冯唐的故事冯唐是西汉人,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冯唐的传记,与张释之合为一传,冯唐因为孝顺而被任命为中郎署长,唐朝的人才推荐制度是察举制 。
其中有一个科目是孝廉,考察的就是孝道,汉朝以孝治国,所有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比汉文帝,谥号是孝文皇帝 。
文章插图
冯唐应该是以孝廉进入仕途,年龄很大的时候才担任了郎官 。
因为当时40岁左右的汉文帝称冯唐为老人家,可以想像一下冯唐当时年龄有多大,估计至少是六十岁吧,后来汉文帝问冯唐:老人家知道赵国李齐这个人吗?
冯唐回答道:李齐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 。冯唐还说:我的祖父和李牧交好,我的父亲与李齐关系密切,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 。
汉文帝说:我就是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如果得到,还会担心匈奴吗?
结果冯唐幽幽地来了一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
此话一出口,这明显是说汉文帝不会用人,于是汉文帝勃然大怒,要知道汉文帝这个人生性宽厚仁慈,脾气很好,极少生气 。
冯唐一句不知轻重的话,就把汉文帝给惹生气了,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汉文帝这个人又很宽容,即使有人冒犯了他,他也不会杀掉或者报复这个人,最多就是不重用了 。
文章插图
- 铁公鸡的意思比喻什么人 铁公鸡比喻什么人物
- 蜉蝣为什么要比喻爱情 蜉蝣以什么为食
- 解释叶公好龙是什么意思 叶公好龙的故事比喻什么
- 关于胡子的比喻句子
- 糖衣炮弹什么意思
- 绵绵的春雨像什么有比喻和叠词
- 桃花可以比喻成什么
- 母爱如什么父爱如什么
- 母爱像什么比喻句
- 南北方差异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