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等于“讲师” 评副教授( 二 )


既有旧体系,又有新体系 。

“助理教授”等于“讲师” 评副教授

文章插图
随着国内高校学术水平的崛起,北大清华这类名校从大约5-10年前开始,通过严密的部署和研究,对于海外回归的博士、博后,认为应该跟美国名校一样,从 tenure-track 助理教授给起 。而不是早前就职称体系的副教授、教授,甚至是长江学者 。
当然,这会引起海归的极度不愿意 。但,这就是博弈,总有人会归来 。
不过,弊端也显现出来了 。我国高校层级较多,却数量庞大,这就导致现阶段不同层级的高校之间,职位几乎无法对等比较,很多时候甚至同一个学校内不同院系都没法比,外人看了更是一头雾水 。
由于种种原因,旧机制并不能完全退出 。逼不得已新旧制度并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混乱 。但相信放在历史的尺度下,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
“助理教授”等于“讲师” 评副教授

文章插图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现状是:旧的职称体制依然保留,但在逐步退出,顶级学校已经尽量不招讲师了,普通学校还在继续招;同时,新的PI制也在大幅采用,且在逐步扩大,目前主要面向海归博士后,逐渐向国内博后扩大 。在目前顶尖名校普遍推行“预聘-长聘”教职制度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双一流”高校及新兴大学和国外名校接轨较为容易 。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还处在新旧制度同时使用或新制度使用标准混乱的过渡阶段 。
助理教授等于讲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助理教授一般手握大额经费,是独立的PI(俗称老板),具有带博士、博后的资格,自己全权主导研究方向;
讲师一般不具备独立招生资格(但过几年大多人有机会升为硕导),目前在国内的形式多是挂靠在前辈下面跟着带学生 。
助理教授值得入手吗?眼花缭乱的助理教授值得入手吗?
是要明确拿到岗位的含金量,参考上面提到的是否为独立PI、博导,是否有招人资质等,当然含金量越高越好 。如果硬要对标旧体系,根据含金量高低,助理教授既可以=讲师,还可以=博士后,还可以=副研究员,还可以=特聘研究员 。
有小伙伴又要问了,研究员又是什么?
研究员一般存在于中科院系统,原则上,跟高校旧职称的对应关系是:
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助理研究员=讲师 。
“助理教授”等于“讲师” 评副教授

文章插图
既然新体制是非升即走,能留下概率有多大?比如清北的助理教授基本都是青千,学术实力超过一般高校的教授 。这个各位自己体会一下 。
从网络公开招聘资料来看,一般来说新体制教师薪资往往大幅高于旧体制教师,所以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学校里,新体制下助理教授(博导)的薪水远高于旧体制正教授(硕导)的情形 。
“助理教授”等于“讲师” 评副教授

文章插图
长江后浪推前浪,有关助理教授的来龙去脉你了解了没?还想看什么,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