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有听觉吗 鱼是不是没有耳朵

鱼看起来没有耳朵,为什么听觉确很好?你知道吗?
鱼真的没有耳朵吗?
【鱼有听觉吗 鱼是不是没有耳朵】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生物,不知大家观察过没有,你们见过鱼的耳朵吗?
你不禁要问难道鱼真的没有耳朵吗?那它怎么听声音呢?一直以来人们并不了解鱼类探测声音的能力 。
实际上,鱼类只是没有像我们一样长在头两边的耳朵,鱼类也像其他脊椎动物一样,位于颅腔内大脑的两侧有两个内耳,但与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鱼类没有中耳和外耳 。
在鱼类内耳中,听觉毛细胞可以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被神经系统识别 。
大多数鱼类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从50—1000 Hz,少数鱼类能听到超过3 kHz的声音,仅有极少数鱼类能够听到大于100 kHz的声音 。

鱼有听觉吗 鱼是不是没有耳朵

文章插图
鱼类听觉研究的历史
关于鱼类听觉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从早期的研究者认为鱼类没有内耳、听不到声音;
到如今,从行为学、解剖学、电生理学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均证实了,鱼类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还具备感受声压、粒子振动、辨别频率、辨别方向等能力 。
时至今日鱼类声学已成为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性学科 。
1903年PARKER1首次研究了鱼类的听觉能力,通过实验证明了鱼类可以感觉到声音 。
1938年FRISCH和他的学生们对鱼类的听觉能力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并首次提出鱼类听觉阈值和信号辨别能力的测量方法一 。
他们通过观察鱼对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刺激音的行为反应,判断其对声音的敏感性,为鱼类听觉能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
20世纪60-7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使用鱼类行为学和动物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鱼类听觉能力进行研究 。
1966 年 Green 和 Swets提出,鱼类的听觉阈值只是一个相对阈值,可能随着时间和生理状态而改变 。
因此,测量鱼类听觉阈值的试验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测量鱼类的听觉阈值的主要方法包括行为法与电生理法 。
1970 年,Popper提出了“回避法”来判断鱼类的听觉阈值 。
鱼有听觉吗 鱼是不是没有耳朵

文章插图
听觉对于鱼类的重要性
声音对于许多海洋生物极为重要,并且在与同伴中的交流、求偶、定向、觅食和探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在信号传播范围和速度方面,水下声音的性质和海洋环境中的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的局限性,意味着声音是大量海洋动物主要传感介质 。
声音对于鱼类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自身发出的声音和环境噪音 。鱼类对同类或者其他种群的鱼发出的声音是非常敏感的 。
大多数的鱼都可以发声,主要通过摩擦、敲击等方式 。分辨猎物、捕食者、同类的声音可以帮助鱼类搜寻猎物、躲避猎食者,在交配季节寻找配偶等
等,已有研究表明鱼类对上述声音有明显反应 。环境噪音包括风暴、海浪等非生命声源,以及鲸类、枪虾等生命声源 。
一方面环境噪音会干扰鱼类获取目标信号,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给鱼类提供某些环境线索 。
例如许多珊瑚礁鱼类产卵后,鱼卵会随水流到远离珊瑚礁的地方 。
但是孵化出的幼鱼必须回到珊瑚礁中才能存活,珊瑚礁系统因为寄居了各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而充满了噪音 。
这种噪音对于想要回归的珊瑚鱼幼鱼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线索 。
此外,鱼类还可以通过声音反馈来定位礁石,判断水流和风浪的大小以及海岸线的远近等等 。
在自然界中,声音对于鱼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发展,鱼类可以依靠听觉适应所处的水域环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长繁衍 。
鱼有听觉吗 鱼是不是没有耳朵

文章插图
鱼类听觉特性研究的目的
声音对于许多海洋生物极为重要,并且在捕食者的交流、航行、定向、觅食和探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在信号传播范围和速度方面,水下声音各具特色的性质和海洋环境中的视觉、触角、味觉和嗅觉等其它感官的局限性,意味着声音是大量海洋动物偏爱的传感介质 。
因此,研究鱼类的听觉特性,一方面,为评估海上环境噪声对鱼类健康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鱼类在不同声场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以提高增加养殖产量与捕捞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