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的一生故事及个人资料简介 孟小冬是个怎样的人


孟小冬的一生故事及个人资料简介 孟小冬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年少登台 一鸣惊人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 。要说出名早,张爱玲远不如孟小冬,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23岁成名,而孟小冬十来岁就已名声大振 。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天赋,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她出身京剧世家,其实这都不是主要因素 。最重要的是,孟小冬勤奋和好学 。为了唱戏,她几乎没有童年 。
孟小冬出生于1908年12月8日,本名令辉,小名若兰,因为出生在冬天,从艺后的艺名便叫筱冬,后来改名小冬 。
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她出生的那个时代,正是辛亥革命前夕,以中山先生为领导的革命先烈正为我国的未来而奋斗,但底层百姓依然被封建思想统治 。
孟小冬的家族是京剧世家,祖父孟七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武老生,父亲和几个伯父都是京剧演员,她从小在戏园子长大,几岁就开始跟着大家练功 。
那时候的京剧演员叫伶人,社会地位低,他们为了演出东奔西跑,还要仰仗很多权贵赏钱 。他们给人带来无数快乐、感动和享受,自己连起码的尊重都很难得到 。
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是文武老生,一直希望生个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哪知盼到中年却生了个女儿 。不过看到女儿粉嘟嘟的脸时,他还是很开心 。
因为从小在戏园子长大,孟小冬从开口说话时便学着吊嗓子,练功夫,伯父们看这孩子喜欢唱,经常抽空教她练习,开始都是出于好玩 。
7岁时,小冬的天分逐渐显露,不仅唱戏有模有样,还因为天天跟父亲吊嗓子,喜欢上了老生唱腔 。
但是考虑到唱戏的辛苦和女伶人的地位,孟鸿群不想让女儿走这条路 。
孟小冬的一生故事及个人资料简介 孟小冬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直到有一天,孟鸿群带全家到天津演出,演到褚彪与费德恭的打戏时,突然晕倒在地,众人连忙把他抬到后台,喝几口水清醒后,他要求重新上台演完,因为不能晾着观众 。
【孟小冬的一生故事及个人资料简介 孟小冬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小冬走过去,跟孟鸿群说:“爹爹你歇口气吧,我去给大家唱几段,您歇好了再上台!”
说完也不理剧组的人,径直走上了前台,双手作揖道:
“父亲身体稍有不适,须等会儿上场,我先给大家唱段《捉放曹》,就此给大家赔礼了 。”
说罢便放开嗓子唱起来,众人一听,连连叫好 。
这是孟小冬第一次登台,竟赢得台下一片叫好,而且还是在天津 。
天津,对于京剧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有句俗话叫: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 。
此话的意思是,要想艺学好,就得到北京,因为大师都在那里,要想唱红,得去天津,因为天津的戏迷最挑,要想赚钱,就去上海,因为上海的土豪最有钱 。
话说小冬唱完一段后,孟鸿群还是强撑着完成了整场演出 。谁料到第二天中风发作,幸好抢救及时,身体虽然恢复,但从此不能再上台,只能做做杂活 。
对一个艺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演艺生涯的结束,而对孟鸿群一家来说,这意味着一家人的经济支柱垮台 。于是,他决定让女儿拜师学艺,早早养家糊口 。
孟小冬的一生故事及个人资料简介 孟小冬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就这样,7岁的孟小冬正式拜姨父仇月祥为师 。拜师那天,父亲对她说:“小冬,好好学,好好唱,今后一定要当角儿 。”
当时的小冬,不明白“角儿”的真正含义,但她还是把这个定为了自己的目标 。既是徒弟,又是侄女,仇月祥自然特别期望小冬学有所成,所以对她管教特别严格 。
从此,小冬的童年生活,每天除了繁重的训练,还要用心伺候师傅 。
她的生活特别有规律 。每天早早起来,在墙根下练习口型,吃过早饭,再练习踢腿、压腿、下腰等功夫,下午再练习唱腔,晚上背戏词 。
练习的间隙,就帮忙师父做杂活,扫地、沏茶、装烟丝等等,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别人觉得好苦,她觉得有滋有味,因为她从小听戏,爱戏,喜欢学戏,训练再苦,她也觉得很甜 。
在仇月祥的用心指导下,不到三个月,小冬就大有长进,拜师那年深秋,就被人邀请上台 。
不过,这次上台是借师父的名气,为上海名人关絅之祝寿 。
年仅8岁的孟小冬第一次正式登台,唱师父教的第一出戏《乌盆记》 。很多观众没有想到,这个8岁的女孩,不仅唱得字正腔圆,而且不带一点雌音,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