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为什么语音的训练一定要与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结合进行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全面训练?
“教孩子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张嘴出声”,而是涉及到感知觉(信号接收),逻辑思维(信号分析、解码),表达(信号输出)等在内的完整过程 。
思维活动在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专注而持久的训练 。下面我们看一下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为什么语音的训练一定要与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结合进行

文章插图
思维借助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地认识:
1、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及必然结果 。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现为:
(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 。
(2)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 。
3、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中的概念,而思维是靠概念进行并不是语言 。
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有机辩证统一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
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
4、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结果记载下来,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思想 。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为什么语音的训练一定要与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结合进行

文章插图
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
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 。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 。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 。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 。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
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 。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 。
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 。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 。
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
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 。
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
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为什么语音的训练一定要与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结合进行】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推进的,所以在训练时认知理解、逻辑思维、发音技巧要同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