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来源和故事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

冬至节气排列第22位,在冬天节气里属于第4个,冬至一到,我们的数九也就开始了,所以冬至时间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
那么,节气冬至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冬至节气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呢? 。

关于冬至的来源和故事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

文章插图
?冬至节气
节气冬至的来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是上古时期根据天象物候确定阳气渐渐开始回升而定出的节气 。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 。
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节届即一阳生,新岁实始 。《载敬堂集》记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
关于冬至的来源和故事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

文章插图
?冬至节气
冬至的来历故事
相传六朝梁武帝时,南京旧名尚为建康城 。有一日,一老者献树种给梁帝,称树种从南疆深谷中采得,已聚天地灵气,若悉心照顾,必可福佑大梁 。梁帝观之,曰:“不过一柏树种 。”
不信其说,随手将其种于宫苑中 。两三年内,虽然无人照料,树种依然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数年后,灵气凝聚,竟生为树灵 。
梁帝信佛,广建寺院,劳民伤财,不理国事,一心出家,民间哀声哉道 。梁帝自己不吃荤,不许百姓吃荤,也不许民间以荤祭祀 。诸神见贡品皆为素食不悦,奏玉帝,云其不敬天神,玉帝闻之亦不悦,故使建康城大旱三年,以示惩戒 。
树灵不忍见百姓受苦,冬至日,化为一少女,名姣,教百姓偷偷以面皮为衣,裹肉其中,捏成各种形状,作食祭祀;又耗自身灵力放弃成仙,为建康城求雨 。
玉帝感念其牺牲,使建康城恢复风调雨顺 。一时之间,百姓间广为传唱,供奉为神 。梁帝闻其神力,又见其美貌,欲纳为妃,操纵其神力一统天下 。姣不愿,梁帝怒,遂杀之,不欲为他人所得 。
姣死后,玉帝为其不公,设侯景叛乱,将梁帝饿死台城,并许姣位列仙班,为民间掌管五谷 。姣真身所附柏树亦守护建康城千余年而不倒,兵火战乱不损其分毫 。
传至现今,是为六朝松 。百姓感谢她,将她发明的食物命名为饺子,在其出生的冬至日食用,并在冬至日虔诚祭祀神明祖先,以示恭谨 。
关于冬至的来源和故事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和传说

文章插图
冬至节气的传说故事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