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是( 二 )


所以《离骚》在汉代的争议会非常大,屈原的形象也并不总是正面的 。班固就曾经批评他“露才扬己,怨怼沉江”,以自己的死亡来彰显君主之恶,通篇文字充斥着怨愤之情 。
《史记》在很多记述上都与之类似,表达的是司马迁对于某些事情的愤慨,这也和其在汉代屈辱的经历有关,导致了他在历史中寻求共鸣 。当然这种共鸣的产生是有问题的,是司马迁先将史事定下基调,然后才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是

文章插图
比如说关于“武王伐纣”一事,众多史家认为这是“有道伐无道”的正义举措,被司马迁之前以及同时代的人所赞扬 。但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却认为“以暴制暴,不知其非也” 。这样的观点明显是在影射汉代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社会现实 。
再比如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这也是当时很多人对这一对贤者的看法 。然而司马迁却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件事情,认为这是“好人遇祸,坏人得志”的典型,以此来痛呼世道不公 。从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司马迁对自身遭遇的倾诉 。
这些手法的应用和意蕴的表达,在《史记》有立场倾向性的文字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屈原在怨愤无助下所作的《离骚》就产生了共通,尤其是在“悲愤”、“怨怼”的情绪之下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是

文章插图
所以鲁迅选择了《离骚》这部作品来和《史记》做一个并列,而并没有选择如《诗经》等“温柔敦厚”的作品 。
司马迁自己也很清楚其所写的《史记》有很多的情绪化表达和取舍,比如将项羽、吕后放入帝王本纪中,将同为农民起义的陈涉、吴广放置于世家里 。尤为明显的是,对汉武帝驱逐匈奴的丰功伟绩忽略不计,只写其求仙问药、好大喜功的荒诞举措 。
所以,司马迁也自我评价《史记》为“成一家之言”,大概也是委婉地表达了一下自己有“泄愤”的举措 。而后世修史的人并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经历,在官修的前提下自然也就没有了这种酣畅淋漓地写法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是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鲁迅所言的“史家之绝唱”和“无韵之离骚”,并不是将《史记》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而是通过前后文的论述,来阐明了《史记》在记述形式和精神内涵上的特殊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