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 。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 。霍去病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汉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儿,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外戚 。
武帝去世前,因为巫蛊之祸,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作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而于此同时,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暗示让其辅政 。

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

文章插图
汉武帝临终前,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列辅政大臣之首,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接受武帝遗诏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 。
汉昭帝即位第二年,霍光被封为博陆侯 。之后,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霍光最终击败了试图推翻自己的政敌,取得了汉昭帝的信任,从此独揽大权 。
而霍光的权势达到巅峰之时,是在汉昭帝驾崩之后,他凭自己的意志,先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又在仅仅27天后,废掉了他,转而拥立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 。
而这难免会让人感到好奇,既然霍光权势之大已经达到了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决定皇帝的废立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更进一步,夺取皇位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
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

文章插图
首先,汉朝在武帝到宣帝的这一段时期里正处于鼎盛时期,人心是朝向刘家的汉朝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有着统一的传统,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中国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 。
而历朝历代的君主也都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治国的首要问题 。而这一深入人心的印象真正开始建立起来,正是在刘邦所建立的汉朝时期 。
在汉朝前,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周王朝建立后大肆分封诸侯,使得各个诸侯在他们的领地里有着基本上不受约束的权力 。随着社会发展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降,诸侯之间肆意攻伐,兼并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 。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实现了统一,但由于过于严苛的统治,在短短的15年里,二世而亡 。天下又陷入豪强并起的战争时代 。
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

文章插图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逐渐崭露头角,率先攻入关中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之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苛律法,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之后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
到了汉文帝与汉景帝,更是在统治期间让国民休养生息,百姓免受战乱的影响,国力逐渐强大 。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击败了之前的"天之骄子",改变了汉朝只能被动地受到匈奴侵略的局面 。
可以说,在汉朝建立后到霍光掌权前的这段时间里,汉朝真正使得整个国家的民众了解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它的强大对国民的重要性 。
所以霍光如果在这个汉朝的声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进行夺权,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邦曾说过:"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
【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而如果有人甚至还有在这之上的想法,试图夺权为帝,那么结果就会像后来篡权登基为帝的王莽一样,被全天下所反对 。
第二,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从情理上来说是没有办法夺位的 。在古代,很多事情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一个人如果试图夺权成为一个君主,那么这个要求就会更加苛刻,因为这关乎到他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国民对政权的认可度 。
霍光历史功绩简介 评价霍光的历史功过

文章插图
这一要求使得中国古代很多的夺权者在真正夺得政权之前都必须通过某种手段使得自己的即位显得似乎是天命难违 。如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让他把位置"让"给自己,而不是直接杀掉汉献帝,在禅位是还要不断地假意推脱;
努尔哈赤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时,甚至列出了对明朝的"七大恨" 。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让自己看上去似乎师出有名
而霍光,他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托孤重臣,汉武帝将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托付给他,甚至送出《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以表示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