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什么掌什么鸣 独在异乡为异客

唐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同东兄弟》这首诗 , 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 , 每逢佳节 , 异乡的游子 , 谁不在心里低徊地背诵着: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其实 , 在秋高气爽的风光里 , 在满眼黄花红叶的山头 , 饮着菊花酒 , 插着茱萸的兄弟们 , 也更会忆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 , 他们并肩站在山上遥望天 涯 , 也会不约而同地怅忆着异乡的游子 , 恨不得这时也有他在内 , 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欢乐的时光 。
我深深知道这种情绪 , 因为每逢国庆 , 我都会极其深切地想到我们海外的亲 人 。在新秋的爽风和微温的朝阳下 , 我登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 , 迎面就看到排成 一长列的军乐队 , 灿白的制服和金黄的乐器 , 在朝阳下闪光 , 还有一眼望不尽的 ,  草绿的 , 白色的一方方的象用刀裁出来各种军队的整齐行列 , 他们的后面是花枝 招展的象一大片花畦的少年儿童的队伍 , 太远了 , 听不见他们的笑语 , 但看万头攒动的样子 , 就知道他们在欢悦地说个不停……
这一切 , 从礼炮放过的两个钟头 ,  直到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贵宾们 , 在天安门城楼上从东到西向我们挥帽招手时为止 , 我的心一直在想着许许多多现在在国外的男女老幼的脸 , 我忆起他们恳挚的直盯在你脸上的眼光 , 他们的倾听着你谈话的神情 , 他们的从车窗外伸进来的滚热的手 , 他们不断起伏的在我们车外唱的高亢的《歌唱祖国》的歌声……我想 , 这时候 , 在全地球 , 不知道有几千万颗的心 , 向日葵似地转向着天安门 , 而在天安门上 , 和天安门的周围……这周围扩大到祖国国境的边界……更不知道有几亿万颗心 , 也正想念着国外的亲人啊!
观礼台前涌过浩荡的彩旗的海 , 欢呼的声音象雄壮的波涛一般的起落 , 我的 心思随着这涛声飘到印度的孟买 , 我看到一个老人清癯的布满皱纹的笑脸 , 他出 国的年头和我出生的年纪差不多一样长!他是那般亲热地、颤巍巍地跟在我们前 后 , 不住地问长问短 , 又喜悦 , 又惊奇 , 两行激动的热泪 , 沿着眼角皱纹 , 一直 流下双颊……
我的心思 , 飘到英国的利物浦 , 在一个四壁画满中国风景 , 屋顶挂着中国宫灯的饭店里 , 那一对热情的店主东夫妇 , 斟上一杯又一杯的浓郁的酒 , 欢祝祖国 万岁 , 祖国人民万岁 , 勉强我们一杯一杯地喝干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 使得他们三十多年来抛乡离井 , 异乡糊口的生活 , 突然增加了光彩 , 看见了来访的亲人 ,  更使他们兴奋 , 他们的眼里、身上 , 涌溢着如海的深情……谁道“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虽是不会喝酒的人 , 那时是“十觞亦不醉”地痛饮了下去……
我的心思 , 飘到缅甸的仰光 , 码头上长行的献花的孩子 , 向着我们扑来 。这 一群华侨儿童 , 打扮得出水芙蓉一般的皎洁秀丽 , 短裤短裙 , 露出肥胖的小腿 ,  复额的黑发下闪烁着欢喜的眼光 。他们献过花 , 便挽在我们的臂上 , 紧紧地跟着我们走 , 我笑问他们:“你们认得我么?怎么跟我们这么亲热呵?”他们天真地 笑着仰头说:“为什么怕生呢 , 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呵!”他们说的普通话 , 是那 么清脆 , 那么正确 , “亲人”这两个字 , 流到我们的耳朵里 , 把我们的心都融化了……
我的心思 , 飘到日本的镰仓 , 这一所庭园 , 经过一场春雨 , 纤草绿得象一张绒毯 , 几树不知名的浓红的花 , 在远远的亭子边开着 。我住的这间“茶室” , 两面都是大玻璃窗 , 透亮得象金鱼缸一样 , 室内一张方方的短几 , 一个大大的火盆 ,  转着火盆抱膝坐着几个华侨青年 。这几个青年 , 从我们到日本访问起就一直陪着 我们 , 但是我们忙着访问 , 他们忙着工作 , 一直没有畅谈过 , 现在我们到镰仓来休息了 , 他们决不放过这个机会 , 但是他们又怕我们劳累 , 在纸门外你推我让 ,  终于叩门进来了……我们转着火盆 , 谈着祖国建设 , 谈着世界和平 , 谈着中日友好 , 谈着他们各人的生活 , 志愿……谈得那样热烈 , 那样真挚 , 直谈到灯上夜阑 ,  炉火拨了又拨 , 添了又添 , 若不是有人来催 , 他们还恋恋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