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它是一个传统节日,但却已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 。它的主要节俗活动,传承了约两千年,至今仍然盛行不衰 。
2008年,端午节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2009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第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
文章插图
端午节是我国名称最多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也叫端五,又叫重五(午)、端阳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称重五,也称重午 。
这样,端午节就有了端五节、重五(午)节、端阳节的称谓了 。不过,端午节的别称远不止这些 。
端午是夏季最大的民间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有许多和夏令有关,并且与夏至时隔较近,故称夏节 。
文章插图
浴兰节是唐、宋时期人们对端五的称呼 。吴自牧《梦梁录》说:“五月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 。”因为古代有在这一天用兰汤沐浴的风习,故称 。
女儿节 。旧俗端午少女须佩灵符、簪石榴花,娘家又要接女儿归宁“躲端午”,故称 。
诗人节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文化界人士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把这个日子定为诗人节 。
另外,端午节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所以也叫龙舟节、粽子节 。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地区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
端午源于夏至的说法,着眼点是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 。从传统的端五习俗来看,有很多和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相同,如夏令饮食、服饰等 。这种解说由时令作为切入点,有一定道理 。
端五源于吴越地区的图腾祭,这是闻一多先生经考证而建立起来的学说 。
他认为,古代的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他们要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的活动之一就是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水上竞渡,娱神娱已 。
恶月、恶日说,这是建立在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为恶日的民俗信仰基础上形成的观点 。
恶月、恶日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岁时禁忌习俗,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以后一直存在 。端午的许多节俗,正是为了辟恶求祥 。
当然,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还是纪念屈原说,这也是如今大众所熟知并公认的观点,这个说法可谓家喻户晓,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
文章插图
端午习俗:百计避毒端午节正值仲夏,因此最直接的避毒方法就是洗澡了,当然,这个洗澡可是有讲究的 。
古人早就有用兰草煎汤沐浴的习俗,认为如此可以清洁身体、驱邪除病,屈原作品中的“浴兰汤兮沐芬”就基本上指出了浴兰的功效 。
艾草和菖蒲这两种药用植物也是端午节除毒的传统材料,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两样东西挂在门楣上,以求能够驱邪避秽、保佑安宁 。
也可以将这两种植物煮水洗澡,可以达到驱蚊止痒的效果,记得小时候身上起小疙瘩,母亲就用艾草煮水给我洗澡,一觉醒来,身上不痒了,小疙瘩也不见了 。
文章插图
现在驱蚊止痒大都不用这样的土法子了,但我每每回忆起来,依旧是满满的幸福感 。
端午节饮雄黄酒这个说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白娘子让这个习俗深入人心 。当然,小朋友是不能饮酒的,所以又衍生出了一个很有特色并具有仪式感的习俗“抹雄黄” 。
大人用筷子沾上雄黄酒,在小朋友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一借雄黄以祛毒、二借猛虎(“王”字代表猛虎)以镇邪 。
另外,端午还有佩戴香包的习俗 。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里面装有各种香料,戴在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
- 鲁菜的特点是什么 鲁菜技法与八大菜系
- 仙剑奇侠传龙葵是谁演的 仙剑龙葵扮演者刘诗诗
- 云浮特产小吃
- 什么是殖民地 通俗的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意思是什么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 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 喷塑和喷漆的区别 喷塑工艺是什么
- 山东是哪个省份 山东的面积和人口是多少-
- 无工之剑是谁的专武获得 无工之剑是谁的专属武器
-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活着的三个意义
- 如何分辨转基因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