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广西日报》《柳州日报》等区内外主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联盟党建和“三一”医联体建设等创新经验和做法,展示了联盟党建和“三一”医联体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三级联动“通筋活络” 基层首诊不再难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三一”医联体激活基层医疗纪实
老百姓就医难在哪?难在基层首诊难落实 。基层首诊难在哪?难在基层医疗难发展 。在我国一、二、三级医院的等级划分体系中,一级医院集中了医改的大部分难点、堵点和痛点 。为此,柳州市中医医院依托“三二”医联体建设的经验和优势,精准靶向发力,以“三一”医联体建设“补短板”,将优势医疗资源一竿子插到底,为“三二一”三级联动“通筋活络”,激活了基层医疗 。
许我一亩薄田 还你累累秋实
近年来,柳州市中医医院将“三二”医联体做成了全国标杆和样板,并着力从“三二”“二一”两级互动向“三二一”三级联动转变 。而事实上,柳州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也遇到了新的瓶颈——“三二”医联体风生水起,但“二一”医联体却差强人意 。最直观的表现在于,基层医院本应该是患者日常看病的首选 。但是患者为什么不去社区医院,而都扎堆到大医院,或者怕去大医院花钱多,干脆在家熬到病重才去 。
对此,该院院长易平认为,一级医院基础薄弱,综合水平不高,老百姓信心不足,是基层首诊难的症结所在 。因此,一级医院做不强,掉了链子,“三级联动转变”就会变成“联而不动” 。而单纯依靠“二一”联动来带动一级医院发展,无异于让一个“困难户”去帮扶另一个“更困难的人家”,难有显著成效 。
哪里最难,就从哪里找突破口 。也就在这时,想到柳州市中医医院曾经在“二一”医联体建设有着赫赫成绩,柳州市柳北区政府主动找到该医院,想借助该医院医联体建设这只“有力的大手”,拉一把城区几个靠财政补贴度日的卫生院 。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双方一拍即合 。从2019年起柳北区政府先后将黄村、石碑坪、白露三个卫生院交给柳州市中医医院托管 。一场由三级医院直接对口一级医院,进而带动“三二一”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拉开帷幕 。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

文章插图
柳州市中医医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确保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基层人才队伍“建得起”、基层疾病诊疗“接得住” 。为此,该医院挑选了三名基层医疗工作经验丰富、敢拼敢干的“闯将”担任卫生院的院长;同时下派专家常驻,将学科建设起来、人才培养起来,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移植到卫生院,帮助卫生院规范管理……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改革往往伴随着阵痛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这是一级医院对于“三一”医联体建设的普遍态度 。只是,改革的阵痛却超出了新到任的院长们的预想 。柳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针灸专家王志祥下派到黄村卫生院担任院长 。他初到黄村卫生院的第一印象是:卫生院一楼被作为库房,房门紧锁,一片昏暗 。业务收入较低,全院49名职工主要靠财政补贴过日子 。员工情绪低落、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公卫和临床互相扯皮 。
3家“三一”医联体卫生院的院长都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将效益与工作量挂钩,多劳多得,实行竞争性的薪酬制度 。一开始,改革有阻力 。有的过惯舒服日子的职工在会上吵闹反对,有的卫生院“元老”煽动员工“使绊子”,阻挠改革进行 。对此,柳州市中医医院在做好卫生院职工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柳北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改革者提供坚强的后盾,确保了改革的展开 。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居民对卫生院的认可和员工收入的逐渐提高,当初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 。
区内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院“三一”医联体建设经验和联盟党建工作等创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