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 土加于

提要:“于”作介词,从在到;向给对;跟与和;因为由于,比,被 。

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 土加于

文章插图
“于”作介词时,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 , 用在动词(动词短语)之前或置于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之后 , 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
1)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从”“在”“到”,或不译 。例如:
(1)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下的 , 是酿泉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三次到草庐中来看望我 。
(4)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既往: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5)衡少善属(zhǔ)文,游于三辅(fǔ),因入京师观太学 。(《张衡传》)――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 。(属:连缀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 。
2)表示对象、范围,可译为 “向”“给”“对、对于”“在……中”“在……方面”等,或不译 。例如:
(1)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对于我如同浮云一样 。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告子下》)——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4)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叹息痛心 。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 。(莫:没有谁 。于:对)
(6)苟全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 不谋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
(7)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而在人口的数量上不足 。
3)表示主从关系,译为“跟”“和”“与”等 。例如:
(1)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 。
(2)身长八尺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他)身高八尺 , 常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 。
(3)室西连于中闺 。(《项脊轩志》)――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 。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赵国曾经五次与秦国交战,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
4)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这样以后才知道,人的生存在于忧患,而死亡则因安逸享乐 。
(2)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学业 由于勤奋才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
5)表示比较,常用在形容词或副词“甚”之后,可译为“比”“胜过”,或不译 。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
【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 土加于】(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但我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 。
(3)青 ,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颜色)比蓼蓝(更)青 。
如何分辨虚词“于”的用法 土加于

文章插图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蜀道难行,比登天还难 。(或译为:蜀道之艰难,难于上青天)
6)放在动词之后,引出动行为的施动者 , 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
(1)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并且您被赵王宠爱 。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