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古诗词那些你不知道的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古诗词那些你不知道的知识

文章插图
一、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 , 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 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
三、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经》→ 《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比拟、夸张、借代等 。
1.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2.比:是用比喻的 *** 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
3.兴:是托物起兴 , 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
4.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 , 或方于貌,或拟于心 , 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
5.夸张:诗歌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 , 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 , 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 , 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 , 表达了诗人的 *** ,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 , 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
6.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 , 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 , 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 , 生动新颖 。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 , 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 , 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 , 异常精彩!
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 。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 , 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 , 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 , 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
五、诗歌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 , 可以把诗歌分成很多种类 。
(一)根据国别 , 可以把诗歌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两大类 。
(二)根据时代,可以把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 。
(三)根据诗歌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可以把诗歌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三类 。
六、依据第二种分类 *** ,讨论不同诗歌的小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
根据时代,可以把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 。
(一)古典诗歌分类及其特点 。古典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四类 。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1)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 , 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2)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 , 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 , 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 ,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 , 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 , 每首四联八句 , 每句字数必须相同 , 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 , 颈联,尾联 。
近体诗分类: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 。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一种称“排律(或长律)”,每首超过八句 。
律诗的特点:
①五律、七律的八句分为四联:之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 , 七八两句叫尾联;绝句的之一二两句叫首联 , 三四两句叫尾联 。
②律诗的章法还包括谋篇的结构规律,即诗的起、承、转、合 。起,即开始;承 , 即承上;转 , 即转折;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以联为单位;在律绝中以句为单位 。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之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 , 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之一首曲的曲牌作为 *** 的曲牌名,*** 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
(二)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 , 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 , 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
(1)现代诗歌特点:现代诗歌特点有:
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内涵是开放的 ;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
(2)现代诗歌分类: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 ***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①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
a、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 *** 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 ,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
b、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 ,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 。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 , 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
②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
a、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
b、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 , 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
c、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 ***,常常富有哲理 , 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像散文一样不分行 , 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
d、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 , 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 *** 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 。出道于2000年之后 。
七、根据诗歌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把诗歌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三类
(一)叙事诗: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 。
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 , 如《月夜》、《过故人庄》 。
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 。
鉴赏叙事类诗歌,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如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等);三要能够口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寄托在事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二)抒情诗:是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 。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 , 或托物言志 。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 。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的境界 。
(三)哲理诗: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哲理诗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具体的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的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因而人们可以认为这不是上乘的作品;二是含有鲜明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所以受人们赞赏 。哲理诗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等 。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
1.哲理诗主要分类:
一是没有具体的意象的哲理诗 。这类诗的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因而人们可以认为这不是上乘的作品 。如:“被打倒的/没人同情/击倒他人的/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世界拳王争霸赛》) 。但它毕竟对生活进行提炼 , 语言简洁,内蕴深刻 , 也不失为一首哲理诗 。
二是含有鲜明意象的哲理诗 。这类诗 , 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 。二是含蓄,不露理 。
2.哲理诗句
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更高层 。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悍绱涤稚?。
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八、人们习惯上按照诗的内容进行的分类
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闺怨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1.写景诗: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 , 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 。
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 ,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
阅读写景诗 , 首先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等);其次要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有的积极乐观,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理想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消极悲观,如隐逸山林、怀才不遇、落寞悲伤等);最后要品味出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是意境的主要特征) 。
2.送别诗: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
如:
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惟见长江天际流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今,怀古伤士的精神风貌 。
具体地说,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疆的战斗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愿望;反映战士们怀土思乡的离愁 , 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 , 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等 。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边塞诗大都表现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边塞诗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边塞诗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 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 , 更多一些惆怅 。
边塞诗在艺术上,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或叙议结合,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见长 。
如: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4.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 。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之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
田园诗则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开创了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 ,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
在艺术手法上 , 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 。阅读山水田园诗,一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一切景语于皆情语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 *** 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 。
体味田园诗的意境,一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二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尤其一些纯粹的写景的山水田园小诗 。再深一层,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这首即景之作 , 实则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欢悦 。〕 , 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 *** 很多 , 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 , 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 *** (如绘形、绘声、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具体 *** (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 。
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漠漠水田飞白鹭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5.怀古诗(咏史诗):是一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为吟咏对象的诗歌 。一般地说,诗歌题目中含有“览古”、“怀古”、“咏史”等字样的,都是属于这类诗歌,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
当然,判断咏史怀古诗的基本依据,主要是看诗歌内容 。咏史怀古诗多写山河沦丧的悲苦、仕途失意的苦闷、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
咏史怀古诗虽然歌咏的是古人古事古迹,但诗人的落脚点却都在“今”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受现实触动、有感而发的,是诗人用曲折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它或者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赞赏,表达诗人的理想和向往;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 , 表明自己的政治信念;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
因此,托古讽今,借古鉴今 , 咏史抒怀,才是诗人的用意所在 。多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抒发幽愤的写法 。
从表达方式上说,咏史怀古诗一般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于一体 , 这决定了咏史怀古诗在形象性方面往往不如写景一类的诗歌那样鲜明 。阅读咏史怀古诗,一是要了解诗歌所咏的古人古事古迹,二是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
如: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 , 山晓望晴空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6.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为歌咏对象的诗歌 。
与一般写景诗不同 , 咏物诗中的“物”通常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理想) 。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名为咏物 , 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 , 是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
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诗歌表现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 。名为写牛,其实是写诗人自己 。
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 。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 。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7.爱情诗:爱情诗,是诗的一种,是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 , 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 。诗人可以写情诗,尤指男人对女人的诗,一般的人也可以写情诗 。情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人之间传达爱意的诗 。
如: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8.宫怨诗和闺怨诗: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
从内容上看,两类诗都少不得一个“怨”字,集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古代女性对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态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 , 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 , 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男尊女卑”是古代民间女子多生忧怨之情的重要原因 。男尊女卑的现实使许多夫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 。商妇的闺怨诗 , 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 。一是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是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是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 。
9.悼亡诗:“哀祭”和“悼亡”,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 , “哀祭”属于文的范围,而“悼亡”则归于诗词 。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
10.讽喻诗:讽喻诗,古代汉族文学题材之一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首句标其目 , 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而切 , 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古诗词那些你不知道的知识】